热评|许知远的脱口秀:言之有物的幽默让笑声有了回响

发布时间:2025-09-16 21:12

'听一场脱口秀,笑破肚皮':幽默的力量无需言表。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轻松幽默的心得#

图片

许知远吐槽自己为什么会上《吐槽大会》,献出自己的综艺首秀时说,“《十三邀》是逆潮流,《吐槽大会》是顺潮流,我两个都上一上做个风险对冲。”

他的策略看起来颇有收益。本以为可能是个人一本正经、格格不入的气质与节目的反差带来的清浅笑点,不想却说出了余味无穷的效果——“就想说两句话,一句是脏话,另外一句也是脏话”,“以为cp是一种期货,不过也差不多,是一种没有兑现的爱情”等金句在舆论场回响,甚至一度把节目推上了热搜。弹幕里的评价很能说明观感,“很高级”、“二刷、三刷、五刷”“笑得有回响”......

“笑得有回响”这是在脱口秀节目里很难得的感受,说明这场秀调动了受众一种比较高级的共鸣——会心一笑。会心基于理解。前述两句广为流传的金句,一句化用了鲁迅先生的两株枣树梗,一句碰撞出了跨领域认知差异的奇妙花火,其中都能细品、咀嚼出不同于《吐槽大会》惯有俏皮话的质感。虽然已大幅消解了访谈节目《十三邀》中言语和思想的深度,但许知远仍凭着言之有物的幽默担起了一档网络综艺,令人耳目一新的看点。看点意味着接受度。受众的良性接受度表明了对言之有物的好感,对幽默的理解,而这种好感和理解也是对公共空间话语质量的提升。进一步而言,受众的接受度也拓宽了互联网文化对学者的容纳度。

诚然,容纳首先基于学者对互联网文化的主动拥抱。关于学者成为大众娱乐一部分的担忧之声不绝于耳。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就发出过“思考不是表演艺术,而电视需要的是表演艺术”的喟叹来评价基辛格、作家威赛尔等在各领域具有真知灼见的学者于1983年的一场电视讨论。对电视脱离娱乐模式上升到教育层次的期待无处落地——学者们致力于表演水平的提高,严肃的讨论成为极具娱乐性的节目。于是面对互联网文化,主动拥抱的学者能多大程度提升公共空间话语质量,还是最终受制于互联网文化的审美,其中答案需要假以时日。

假以时日不代表无可尝试。至少许知远言之有物的综艺首秀,给这种“提升”和“受制”之间的分寸打了一个尚且不错的样;或者说,至少给这档评分日下的综艺节目注入了一股清流,为脱口秀这门“冒犯的艺术”提高了艺术门槛。有人说这就是“文化梗”的魅力,欣赏、感受到魅力由此心向往之,其中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不容小觑。

许知远曾在《十三邀》的同名书中自序:“我多少期待借助这种(娱乐界)的影响力,对知识分子日渐边缘的趋势作出某种报复。”如今,弹幕中“想赶紧关掉手机去看书”的评论,或不失为这场“报复”一次小小的成功。

作者:苏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施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热评|许知远的脱口秀:言之有物的幽默让笑声有了回响 https://c.klqsh.com/news/view/247332

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也有脱口秀?古人也爱幽默吐槽!
笑谈人生:揭秘脱口秀段子背后的幽默力量
好笑看她的!从脱口秀行业数据洞察“她幽默”
脱口秀的边界感与幽默的挑战
脱口秀大会,思文的幽默与深度碰撞
脱口秀幽默边界之思
脱口秀中严肃议题与幽默表达的共鸣
脱口秀:笑声背后的深刻思考与社会影响
《幽默回复术:让聊天变成脱口秀现场
陈梦挑战脱口秀,幽默不输专业演员,借此回应退役引热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