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汪燕燕
单位| 漯河市益爱社会工作者服务中心
一、小组背景
社工在前期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以及各社区儿童主任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发现:
辖区部分困境儿童由于家庭成员残疾、父母离异、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导致他们得到家庭关爱、关注的机会较少;
他们会面临学习上和成长上的压力,同时人际关系上也会出现困境,还会面临人生价值观的转型等问题;
而困境儿童因为家庭原因,在多重问题的影响下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不敢表露自己的心声,在学校学习没有动力,学习成绩较差导致社交度较低。
其次,他们的经济条件差导致的自卑感,其监护人迫于生活压力导致对其学习和生活的关注度不够等。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需求分析
前期走访同时发现社区部分困境儿童对美术绘画、手工制作、舞蹈等艺术类比较感兴趣,希望学习此类课程。
但因其父母外出务工或家庭经济等原因未能参加此类兴趣课程的学习。
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儿童的审美需求以及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学会表达自我,提升儿童的个人气质,有利于让儿童走入集体,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
沙北街道社工站为满足此类儿童的需求,特在暑假期间开展“呵护童艺享受童趣 ”儿童兴趣小组活动,旨在发掘儿童的兴趣爱好,培养儿童的书画艺术的兴趣爱好和提高儿童的沟通表达能力,建立朋辈支持网络,增强自信心。
(二)小组工作介入可行性分析
1、时间、地点安排
根据前期走访调研情况,活动地点确定为金山社区,时间定在7月24日-8月8日,社工提前与志愿者对接好活动安排,便于小组成员参加。
2、满足儿童多元化需求
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提高儿童的审美需求以及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
学会表达自我,提升儿童的个人气质,有利于让儿童走入集体,学会与人沟通与合作。
因其父母外出务工或家庭经济等原因部分困境儿童未能参加此类兴趣课程的学习。
3、内容设计契合小组成员特点
小组活动内容以“学习”+“创造”相结合的方式,带动服务对象积极动手、活跃思维、收获快乐,以提升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感。
4、小组专业性保障
社会工作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开展小组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服务,维持小组正常进行。
三、小组基本情况
(一)小组名称:“呵护童艺享受童趣”儿童成长小组
(二)服务对象:沙北街道金山社区内困境儿童
(三)参与人数:8人
(四)工作人员姓名: 汪燕燕 李博 志愿者
(五)小组招募:社工电话邀请
(六)小组时间:2023年7月20——2023年8月10日
四、小组目标
(一)总目标
本次小组活动旨在提高社区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专注力和动手能力,为辖区儿童搭建一个兴趣爱好发展平台;
同时提升组员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发掘个人潜能,建立朋辈群体支持网络,增强自信心。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建立专业、互相信任的小组关系,增进服务对象彼此沟通交流。
2.促进服务对象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支持网络。
3、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使80%是组员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
4、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使85%以上的小组成员对科学知识有新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小组成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五、运用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行为主义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行为的学习过程,强调人类行为的习得性,即教育和环境的重要性。
社会学习理论集成并进一步发展到了这一观点,并且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
行为与环境具有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
在小组过程中,小组成员一是通过音乐、粘土、绘画、剪纸等活动内容,学习相关知识技能;
二是通过与其他组员的互动,增强自身沟通交流能力,取得同辈群体间的相互支持,增强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体成长。
六、小组过程
小组活动为6小节,活动场地在金山社区,每节活动有2名社会工作者,每小节时间为1小时,具体流程安排如下:
节次
时间
环节名称
内容设计简介
所需物资
第一节
60分钟
认识你我
1、社会工作者自我介绍。(5分钟)
2、社工对本节小组活动的内容、目标及流程。(5分钟)
3、破冰游戏(大风吹),通过破冰小游戏,使组员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20分钟)
4、小组成员自我介绍,相互认识。(10分钟)
5、共同签订小组契约。(10分钟)
6、社工预告下节活动内容。(5分钟)
1、A4纸
2、签到表
3、签到笔
第二节
60分钟
音乐之声
1、社工带领小组组员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
2、社工对本节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流程介绍。(5分钟)
3、口令游戏“杯子听奏”,通过小游戏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10分钟)
4、小组成员以组合的形式开展音乐、舞蹈、诗歌等才艺展示。促进小组组员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朋辈群体支持网络。(20分钟)
5、社工带领小组成员分享活动感受。(10分钟)
6、本节活动总结以及预告下节活动内容。(10分钟)
1、播放器
2、组员自带乐器
3、签到表
4、签到笔
第三节
70分钟
创意美术
1、社工带领小组组员回顾上节活动内容。(5分钟)
2、社工对本节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流程介绍。(5分钟)
3、热身游戏“眼疾手快”通过小游戏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10分钟)
4、社工讲解介绍——吹墨画(桃花树)的制作方法。(5分钟)
5、社工带领组员制作吹墨画作品,让小组组员在水墨画的制作中感受墨汁和丙烯颜料的变化,体验不同的绘画方法带来的感受。(30分钟)
6、社工带领小组成员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分享活动感受。(10分钟)
7、本节活动总结以及预告下节活动内容。(5分钟)
1、绘画纸
2、墨水
3、丙烯颜料
4、记号笔
5、签到表
第四节
60分钟
趣味粘土
1、社工带领小组组员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
2、社工对本节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流程介绍。(5分钟)
3、社工讲解介绍——粘土作品(糖果罐子)的制作方法。(5分钟)
4、社工带领组员制作粘土作品(糖果罐子),提醒小组组员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使用不同的颜色制作不同形状的“糖果”。(30分钟)
5、社工带领组员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分享活动感受。(10分钟)
6、本节活动总结以及预告下节活动内容。(5分钟)
1、粘土
2、制作粘土的工具
3、记号笔
4、色卡纸
5、绘画纸
6、签到表
第五节
60分钟
快乐剪纸
1、社工带领小组组员回顾上节内容。(5分钟)
2、社工对本节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流程介绍。(5分钟)
3、社工讲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起源历史和和种类,以及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10分钟)
4、社工带领组员制作剪纸作品,引导组员将纸折叠、画图,开始剪纸。期间社工要提醒小组成员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伙伴。(25分钟)
5、社工带领组员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分享活动感受。(10分钟)
6、本节活动总结以及预告下节活动内容。(5分钟)
1、彩纸
2、剪刀
3、色卡纸
4、签字笔
5、签到表
第六节
60分钟
科学实验
1、社工带领回顾前五节活动内容。(5分钟)
2、社工对本节小组活动的目标及流程介绍。(5分钟)
3、、社工讲解介绍——科学实验中制作“水精灵”的原料名称以及制作方法。(5分钟)
4、社工邀请组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膜具后由社工带领组员进行“水精灵”制作,制作期间引导小组组员感受化学原料的神奇变化。(25分钟)
5、社工带领组员讨论分享自己参加小组活动的收获和感受,社工告知组员小组活动结束,在观察组员的情绪反应后,处理、疏导离别情绪。(15分钟)
6、社工组织组员填写小组活动意见反馈表。(5分钟)
1、制作“水精灵”原料
2、纯净水
3、盆子
4、气球
5、签到表
6、意见反馈表
七、小组发展状况
1、小组初期阶段的发展状况
小组初期阶段,由于初入小组,组员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行为上对社工的依赖比较强;
社工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以领导者角色引导组员拉近距离,逐步建立相互信任关系,鼓励沉默或观望组员积极参与,并带领组员进行破冰游戏;
通过游戏互动增进组员相互认识,消除陌生感,营造轻松的活动气氛,通过和组员共同签订契约,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小组秩序。
2、小组中期阶段的发展状况
活动中期阶段,组员之间有了共同话题,沟通和互动会比小组初期有明显的提高,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社工带领组员共同推选出小组带领人。
在小组活动的分享体验环节中组员能够做到主动地发言,随着组员与组员、组员与社工的互动增强,在参与互动环节的时候,组员能够在小组里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
社工及时对小组中比较少发言的组员给予支持和鼓励,让他们获得勇气和信心参与小组互动。
经过组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学习,小组关系慢慢趋向紧密化,小组发展逐步成熟。
3、小组后期阶段的发展状况
小组后期阶段,组员之间的互动频率和强度相对降低。
社工带领组员回顾之前小组活动内容,让组员分享自己在每节小组活动中的收获及感受,组员们都能积极回应;
纷纷回答自己在小组中收获到了哪些知识,社工提问组员回答答题的方式,协助组员温习所学内容,巩固小组成效。
4、小组结束阶段的发展状况
小组结束阶段,组员表示参加本次小组活动学到了之前不知道的知识,心情得到了愉悦;
社工运用专业方法技巧处理组员离别情绪,表示今后有时间还会再次组织一起开展活动,有效缓解了组员的离别情绪。
当社工和组员约定回访时间,组员表示非常期待回访。
八、小组评估
(一)过程评估
1、社工观察法
通过现场观察组员的参与程度、积极性,与组员的沟通交流参与活动的真实感受和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估。
2、组员评价
通过活动意见反馈表分析,组员对活动内容、形式、社工表现、组员投入度、综合评价几个方面平均值均为5分,由此可见组员对本次小组活动各项安排相对满意。
(二)效果评估
通过社工观察、组员自评、填写活动意见反馈表、活动前后测卷多种方式测量;
100%的小组组员表示通过本节活动小组成员已全部熟悉姓名彼此认识,表示参与活动非常开心,在双方的配合下本节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100%的小组成员表示小组促进了服务对象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和朋辈群体支持网络;
90%的服务对象增进了对各类艺术的了解和探索同时培养儿童兴趣爱好;
90%的服务对象增进了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探索,同时培养了服务对象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爱好。
小组组员表示参与此次活动非常开心,运用各项评估方法测量,本场小组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三)目标达成
通过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小组目标达成:
1、与组员建立专业、互相信任的小组关系,增进服务对象彼此沟通交流
社工通过带领组员进行自我介绍,使组员相互认识,通过破冰游戏,营造轻松快乐的小组气氛使组员与组员之间更加的熟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导组员共同制定小组契约,与组员建立专业、互相信任的小组关系。可评估目标已达成。
2、促进服务对象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朋辈群体支持网络
社工设计本节活动为才艺表演环节,组员可以自行组合,使组员之间增加了沟通交流,组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通过歌舞和诗歌朗诵等形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进服务对象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朋辈群体支持网络。目标二已达成。
3、通过活动的开展,使80%的组员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在动手过程中增强获得感和成就感
第3节,社工带领组员制作吹墨画,使组员更好的了解吹墨画的特点。使组员在学习用吸管吹的方法表现树干的基本特征,利用棉签点画的方法表现出不同色彩的花瓣。
第4节,社工带领组员进行粘土制作,使组员更好的了解粘土制作的特点。使组员在制作粘土作品时学会了色彩的搭配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想象力。
第5节,社工通过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剪纸的起源历史和种类,以及民间剪纸与各地风俗习惯,使组员更好的了解中国剪纸文化的历史,在社工带领组员进行剪纸作品制作时能够更好的体验中国剪纸文化的神奇。
活动中,社工运用不同类型的材料(毛笔、墨汁、彩笔、勾线笔、粘土、丙烯颜料、彩纸、剪刀等)通过不同的课程,使服务对象能够增进对各类美术作品创作的了解和感受,同时创造力得到提升,体验到不同的绘画乐趣。目标三已达成。
4、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使85%以上的小组成员对科学知识有新的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小组成员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社工通过带领组员进行化学元素的讲解,使组员了解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的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水精灵”的制作,更加直观的观察一些化学元素的变化过程和结果,激发小组成员探究科学世界的热情。
通过本节小组活动使服务对象增进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探索,同时培养服务对象对科学实验的兴趣爱好。目标四已达成。
九、专业反思
1、注重运用专业服务技巧
整场活动中社工遵循组员参与和自决的原则,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契约,通过知识讲解、现场互动、视频学习、组员分享形式;
注重互动环节趣味性的融入,增强小组愉快氛围,使组员与社工之间快速消除陌生感;
服务前后社工运用尊重、倾听、鼓励和聚焦等服务技巧,发掘组员共性问题与兴趣爱好,结合组员需求,针对性的开展活动,达到小组活动目标。
帮助组员提升了对各类艺术和化学元素的了解和探索,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2、社工+志愿者双联动
本次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区志愿者的参与,本次小组活动需要手工制作的环节较多,小组组员年龄稍小的动手能力弱,需要得到他人得帮助才能完成作品。
有志愿者的帮助大大提高了活动进程,同时能够让社工把更多得精力放到关注和推动整个小组得流程和更好的主持活动。
开展活动时,冷场怎么办?
活动过程中,现场乱成一团
带领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知道如何处理?
活动结束时,邀请参与者作分享
大家又沉默不语
尴尬场面让人无地自容?
如何成为活动带领高手?
欢迎加入第6期【社工客】
小组带领技巧训练营
超人气训练营,学员亲测好评
快抢最后名额,扫码加入
↓↓↓
【社工客书屋】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小组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