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5-09-18 08:45

学术论文阅读前先理解研究背景和目标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学术论文阅读技巧#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已经颁布。研读课表之后发现,这届课标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是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课改解读专家吴欣歆老师在她的《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序言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首先要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会读整本书,成为真正的阅读者。从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来审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绝不仅仅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持续阅读,享受阅读。因此我们首先必须向学生展示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怎样保有持续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动力。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中如何围绕培养真正的小读者,是本届新课标拓展性任务群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最值得探讨和进行实践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真正的阅读者;持续阅读;阅读兴趣

一、课程内容的变化以培养小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为导向

这届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要求与内容是分学段表述的,非常具体明确,不像上一届那么笼统。但在学习内容这一项中并没有指定具体阅读书目,而是以举例子的方式列举了几本书,“如……等”,这就给教师和学生以极大的选书空间。因为真实的阅读过程就是从选书开始,其次还会经历预读、通读、研读和交流等环节。选书的意义何在?在指导学生阅读革命题材作品时,我将《可爱的中国》、《闪闪红星》、《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等几种书放在一起让孩子们挑选,他们都有不同的选择。我观察了一下:男孩子选择《小兵张嘎》比较多,女孩子选择《刘胡兰》的较多,语言文字功底薄弱一点的选《小英雄雨来》的比较多。追问其选择的原因,一般有这几种:我想知道……我想这本我能读懂……课本里学过,我想知道得更多……孩子们在一堆书中挑选出自己想读的某一本书,和老师或家长把这本书放在他们手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选择方式,选择方式会极大地影响整个阅读过程中的阅读心理。选书的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产生我想阅读这本书的阅读期待,这也是整本书“导读课”的目的。在推荐书目时,在学校、班级布置图书展是一种很好的办法,有条件的还可以在公共区域播放该书的相关视频、图片,鼓励学生制作、张贴阅读宣传海报,展示该书获得的荣誉、人们的评价、世界不同版本的封面、作者相关经历、老师的读书感悟等。孩子们被该书的相关信息包围着,被它的各种神奇之处吸引着,一定就会有很多学生不经意之间就对这本书产生了阅读期待。

二、学业评价标准以培养持续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为导向

1、坚持阅读兴趣第一位

2011年版课标中没有具体的整本书阅读目标和内容、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所以没有具体的学业评价标准,因此很多方面没有真正落实。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清晰的学业评价标准,这是在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整本书阅读必须要做,而且一定会考。梳理一下新课标对小学三个学段整本书阅读的学业评价,发现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喜欢、愿意、喜爱、乐于,这些强调阅读兴趣之类的词汇共有10个,都来自第一、第二学段。由此可见,小学第一、二学段阅读兴趣的培养多么重要,我们一定得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能够持续阅读。要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特别重要。

2、在真正的阅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真正的阅读过程会经历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和交流等环节。(《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在预读阶段,学生会运用略读、浏览等方式,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以满足好奇心理。我们可以根据预读环节的特点,设计关于书中内容的简单问答题,以激发他们运用自己的读书方法,自主去读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后续的精读、研读奠定基础。优化设计整个阅读过程,使阅读的各个阶段互相勾连,有效推进,以激发学生保持持久阅读的习惯。

3、阅读与分享有效结合,使学生在阅读分享中体验阅读的兴趣

根据国家“双减”政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整本书阅读教学该怎样开展与评价?结合以上三点我设计的一年级整本书阅读方案,将教、学、评融为一体,能充分体现整本书阅读教学长线性、关联性、实践性的特点,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三、结合学情、阅读书目、学生年龄特点等综合考量,在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中关注培养持续阅读的兴趣

1、结合班级读书活动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

首先,要选择一本孩子们觉得有意思、感兴趣的书。比如低年级段可以选择插画丰富、色彩鲜亮的故事绘本作为阅读的对象。在确定班级的共读书目之后,教师可以再另外推荐其他2-3本书做以支撑、辅助,如同鹰之两翼,帮助学生们在阅读的海洋中尽情翱翔;其次,在整本书导读课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们制定阅读计划,做计划表,将时间安排的紧凑、合理;再次,通过共读、研读等方式,师生、亲子共同走进同一个文本,推进阅读的深度,丰富孩子的讲故事能力和认知能力。此外,还应该注重阅读成果的“输出”,应鼓励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做成实在的文化产品。比如,学生可以选取故事中最感兴趣的情节画一画,或者选取一本书中最有趣的故事演一演。针对低年级段的特点,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更进一步增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在家长的帮助下,低年级段的学生可以尝试绘制思维导图,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的整本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摘抄出书本中的好句子、好段落,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书签、卡片、推荐卡等。亦或是用美妙的声音朗读片段、配音、补充插图、制作阅读卡等等。用整本书阅读活动为学生的童年播下美妙的种子!

2、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分享阅读成果

借用思维导图可将文本的结构“可视化”,这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强大的冲击。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在阅读过程中,借思维导图,能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整本书的脉络,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提出质疑。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既能走进书中去感受人物的经历,又能走出书外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产生共鸣。这样的联结,阅读才有生命,才是有价值的阅读。一本书学完后,学生的思维还常停留在故事的结局上。作为引导者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创造性和道德判断能力。运用情景剧表演也是一种很受学生喜爱的分享方式,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身入其境”,加深对整本书思想内容的理解。

新课标指导下新课标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会迎来一个怎样的时代?课标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开篇就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总目标: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落实这一目标必须从小学阶段就在阅读教学的各个方面培养真正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P].(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吴欣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6

网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 https://c.klqsh.com/news/view/252273

相关内容

(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李祖文: “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施
特级教师王崧舟解读“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之一)
荐书丨整本书阅读教学丛书
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特级教师王崧舟解读“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之四)
2025年“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pdf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目标与教学实施探析
整本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深度思考
把握关键点 读透“整本书”——“整本书阅读”的理念探索与实践创新
《新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任务群研读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课件(21张 )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