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困境儿童成长小组

发布时间:2025-09-18 12:22

组织儿童游乐日,陪伴孩子成长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社区活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梁振瑞

单位 |信阳市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驻光山县槐店乡社工站

一、小组背景

在开展此次活动之前,社工对槐店乡完小进行了深入的需求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完小学生普遍存在孤独、无聊、缺乏社交的情况,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交活动,享受童年生活。此外儿童也希望通过参与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

二、问题分析

通过调查,社工发现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交孤立和身体健康问题。社交孤立可能导致儿童的的精神状态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身体健康问题则会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工需要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儿童童年社交需求,又能够增强他们身体素质的活动方案。

三、小组基本信息

1.小组名称:“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困境儿童成长小组

2.小组时间:2024年6月4日-2024年7月4日

3.小组对象:辖区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儿童

4.小组规模:8-10人

5.小组性质:成长小组

四、理论依据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层次可以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既满足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包括与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避免恐惧和焦虑;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希望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或被群体接纳;尊重的需要除自我尊重外还包括与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潜能。

具体来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学校的小组活动中,社工根据不同成员的需求层次来设计和组织活动。

对于那些生理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成员,社工便提供一些基本的健康和营养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自己。对于那些安全需求较高的成员,社工组织一些安全防范和紧急应对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那些更关注归属与爱的成员,社工组织社交活动,如分享故事、游戏和交流经验,帮助他们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对于那些尊重需求的成员,社工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五、小组服务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次小组活动帮助组员挖掘自身优势、“闪光时刻”,不断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关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发掘儿童自身优势,发展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的技巧与能力,培养不同的兴趣爱好,满足其求知的需要,引导社会关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为社区内的困境儿童构建朋辈支持网络,增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

(二)具体目标

1.建立专业的小组关系,促进组员之间的良好沟通与相互关心支持,搭建相对稳定的朋辈支持系统,构建积极的自我认知。

2.发掘组员自身优势,学会肯定自我,帮助组员提升自信心。

3.增强小组凝聚力,使组员在顺畅的人际交往中接纳自我通过组员眼中的自己,进一步挖掘自我认知、肯定自己。

4.使组员学会与人合作,增强团队合作和组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六、小组开展过程

(一)小组初期阶段(第1节)

刚开始组员们并没有太多的陌生感,但是彼此之间也并不是很熟悉,首先社工做自我介绍,接着社工鼓励组员做自我介绍,组员介绍时,社工专注倾听,组员介绍后,大家会鼓掌鼓励。

社工介绍了本次小组的性质和内容,当组员听到可以玩游戏还有小奖品时,大部分组员都表示喜欢。为了使小组气氛活跃起来,社工带领组员玩破冰游戏:火车往哪开,让小组成员都参与游戏中,不仅使组员渐渐的彼此熟悉,还提高了组员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

随着组员慢慢适应小组,社工协助组员一起建立小组契约,通过每个人说出并写下一个规则,大家讨论是否成立,最后形成小组共同约定的规则。在此节活动中社工运用鼓励、倾听、情感支持等专业技巧,与组员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

(二)小组中期阶段(第2-3节)

在第2-3节活动中为了加深组员印象带领再次带领组员进行自我介绍,还有部分组员出现不遵守小组契约的情况,为了再次强化小组契约,社工带领大家一起回顾小组契约,再带领小组组员一起回顾上节小组内容,第三环节,社工带领组员一起玩抢凳子游戏,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小组活动的第四环节,社工带领小组成员以组合的形式开展音乐、舞蹈、诗歌等才艺展示。

促进小组组员朋辈群体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和朋辈群体支持网络。最后社工带领小组成员分享活动感受。

(三)小组后期阶段(第4-5节)

第四节活动社工首先总结上一次小组活动,回顾小组契约。预告本节小组活动。再玩萝卜蹲的游戏,锻炼了组员反应能力,增进组员之间情感交流。

然后社工拿出手工制作的风筝,让组员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绘画上色,让组员在手绘中感受生命的力量,随后风筝做好之后社工带领组员一起出去放风筝,让组员体验成长的快乐,放飞自己的梦想与希望,最后让组员分享本次活动感受,总结并肯定大家的表现。

(四)小组结束阶段(第6节)

在最后一节小组活动中,社工通过视频、照片的形式,讲活动中的精彩瞬间记录下来,让组员能够重新体验活动。再让组员分享此次活动的感觉,明白此次活动的意义,让组员收获友谊、获得自信,更加勇敢。然后通过发放奖品,激励组员互相学习,并能够在离组后继续维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好社工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并结束本次小组活动。

七、小组评估

(一)目标设定

在本次儿童成长小组活动开始之前,我们明确设定了以下几个主要目标:

1. 提升儿童的社交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2. 增强儿童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在活动中展现独特的思维和想法。

4. 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挑战和挫折的能力。

(二)目标达成情况评估

1. 社交能力提升

通过观察和与儿童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儿童在活动中逐渐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地与他人交流。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孩子们能够有序地发言,尊重他人的观点,这表明他们的社交技巧有了明显的提高。

2.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在团队任务中,儿童们能够明确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

从小组内部的反馈来看,儿童们对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

3. 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

在创意绘画、绘制风筝等活动中,儿童们展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新奇的想法和大胆的表现手法,远远超出了预期。

本次儿童成长小组活动的目标达成情况较为理想。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和引导,儿童们在社交能力、团队合作、创造力和积极心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个别儿童的参与度不够高、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等。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八、专业反思

(一)社工在开展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发生的多种可能性,如第一节活动中的破冰游戏要预备多种方案以应对组员无法理解游戏规则等突发情况;同时每名社工任务分工要明确,保证整场活动有序进行。

(二)在小组开展过程的中,社会工作者要留意每位组员的状态。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小组中,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有耐心,也要灵活使用带领技巧,激发组员的兴趣,提高投入度。同时,社会工作者还要考虑到组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当把控活动的时间,保证每位组员能按时完成自己的作品,提升组员的效能感。

(三)社工在与组员的沟通中,要注意运用尊重、同感、信任、真诚、积极回应、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巧,同时也要通过提醒组员互相倾听、鼓励组员相互表达、帮助组员相互理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等促进组员之间沟通。

游戏带领是小组活动的必备技能

如何成为带领游戏的高手?

对近 200游戏的梳理

满足了一线社会工作者服务需要

《社会工作游戏集》

收入囊中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儿童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趣享童年,快乐相伴”困境儿童成长小组 https://c.klqsh.com/news/view/252951

相关内容

“呵护童艺,享受童趣”困境儿童成长小组
“伴童心,共成长”儿童绘画兴趣小组
“童心守护,快乐成长”留守儿童成长小组
“创意手工,乐享童趣”留守儿童成长小组
鹤岗市妇联成功举办爱心妈妈相伴守护困境儿童励志成长分享会
“指尖趋梦,乐享童年”儿童手工兴趣小组
用爱与陪伴点亮童心,松山湖助力困境儿童快乐成长
“快乐成长,金色童年”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小组
“童心启航,快乐成长”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小组
广州儿童节音乐会:困境儿童用音乐传递快乐与希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