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拉力赛第七年:当网文小说成影视香饽饽,爱好能否战胜职业?
宋朝有一种习俗,新婚夫妇在洞房中挂上避邪的‘子孙饽饽’祈求早生贵子。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闻#
就在最近,有部悬疑剧在热播,观众追着剧情一点点猜测背后的秘密。这部剧叫《目之所及》,其实出自一个名叫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的网文比赛。比赛刚在九月结束了第七届,这次评出了十八个奖项,涵盖各类组别和新人,让一批作者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
七年的时间,三万多部作品通过这个阵地,和普通“码字人”们的日常生活挂上了钩,也让不少人有了故事变成热剧的可能。
说起来,豆瓣阅读并不算网文圈的大头,主页上就五个小说类别,但那些“爱优腾芒”带头的影视公司和出版社,都喜欢盯着它的每一次拉力赛。原因很简单,这里的作品总是别有风格,既能照顾都市生活又兼顾现实主义,还能把性别细节和职场描写做到让人信服。
而拉力赛的用意就是要打破内容一成不变的老套路,不只给粉丝打榜,更让编辑和影视公司直接参与。哪怕你不是头部作者,也有机会在这短短一百天里找到伯乐,实现版权变现。
回顾到最早一届,比赛安排得挺讲究,既有读者推荐,又有编辑和观察团评分。后来每一届都在完善,比如说编辑挑选的名额变多,观察团的评分直接影响最终成绩。这一点让人不禁联想到,只有真正能被影视看中的小说才有机会脱颖而出。
七年间,像《装腔启示录》、《目之所及》这些热门剧集,都是靠这场比赛出头。每当有新剧上线,大家都能刷到“豆瓣阅读长篇拉力赛出身”的噱头,这也拉高了赛事的关注度。
眼看着大厂平台自己的IP库渐渐吃紧,豆瓣阅读这批更贴近生活、更现实、更精炼的新作开始进入视野,新一代作者和圈外编剧也频频加入。这些人不少原本就瞄准版权开发,先把小说当作剧本写,转手就能变成影视化项目。
比赛路径的改变,某种程度上打通了一条非常实用的方式,即先写书、再卖版权、最后改成剧,把传统的“投稿→等改编”流程缩到几个月内完成,成了不少人追逐的“捷径”。
当然,机会多了,争议也随之而来。许多普通作者认为拉力赛是一条快速通道,能让更多新人涌现,但对付费订阅无感的中腰部作者,反倒觉得平台小众、收入有限,不如去别的地方碰碰运气。比赛里出现了一批常年入围的作者,而内娱编剧跨界参赛,也让圈内外有不少讨论,甚至让一些人担心普通写手的活路被占据。
不过,细算下来,拉力赛最终带来了不少改变。它的影响力超出了小众圈子,推动了网文作品多样化发展,让现实题材、女性视角甚至很难见到的新类型有了更公开的表现空间。相比以往主流平台大IP垄断市场的格局,这样的机制让更多写作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
如今,这场拉力赛不只是一个写作比赛,更像是一座桥梁,带着新作穿越平台的隔阂直达影视圈。它让那些苦于无门的写手,看见了自己的故事被更多人分享的希望,也让我们有机会见识到与以往不同的新鲜创意和现场感。随着赛事不断演进,不管是新人还是老手,都有可能因为在这里的表现,从默默无闻变成行业的焦点。
豆瓣阅读拉力赛的七年,其实就是一段中国原创网文逐渐成熟和开放的缩影。它激活了一批原本被圈层边缘化的声音,也让那些下游产业眼中的“小IP”有机会成为下一个爆款。未来的路还很远,但这场比赛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只要内容优质、眼光独特,就会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网址:豆瓣拉力赛第七年:当网文小说成影视香饽饽,爱好能否战胜职业? https://c.klqsh.com/news/view/258382
相关内容
弃子逆袭香饽饽?网友:他们都不看好你们,偏偏你们最争气!爱好变职业?游戏产业成年轻人就业“香饽饽”
爱好变职业? 游戏产业成毕业生就业“香饽饽”
豆瓣评分7.7以上的小说推荐
《喜人奇妙夜》先行,头部项目排队,喜剧综艺又成行业“香饽饽”
豆瓣电影影评是怎么评分的?豆瓣网打分可以参考能不能信
2024年豆瓣推荐书
从 “不务正业” 到千亿市场!一文带你看懂电竞到底是个啥行业!
收视破4、讨论声量有限,《六姊妹》式“电视特供剧”为何成了行业香饽饽?
演员“排位赛”大赏,撕开了电视剧行业生态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