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探索
参与艺术品修复或鉴赏课程,提升生活艺术鉴赏能力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创意生活方式# #生活艺术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逐步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美术鉴赏的教学价值逐步凸显出来,在高校教育中开展美术鉴赏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想象力、创造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为近几年教育界倡导的创新教学思想,将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逐步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要,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就来探究美术鉴赏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融合策略,希望能够为广大高校美术教师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在高校教育教学中,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在美术鉴赏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能够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效果,逐步构建创新、全面的美术知识教育体系,不断推动高校美术教学课堂的人才培养。所以高校美术教师要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重要内涵,并将其更好的融入到美术鉴赏教学中来,让课程思政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发挥最大的教学价值。
一、当前高校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在当前高校美术鉴赏课堂上,高校美术教师往往将教学的侧重点偏向美术抽象概念的讲述,忽视了审美教育的培育,未设计提升学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鉴赏课堂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其次,虽然课程思政作为近几年的创新教学理念,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热捧,但在实际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一些美术教师仍然按部就班根据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授课,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兴趣参与到美术鉴赏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思政在美术鉴赏课堂上的渗透。另外,中华民族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大国,在美术方面具有辉煌的成就,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在讲解美术鉴赏课程时,要认识到作品背后的历史、政治、文化等不同方面的影响与价值,并将其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切入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艺术背后真正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不断坚定自身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但当前的高校美术教师并未深入拓展作品背后的人文价值与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与质量[1]。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美术鉴赏课堂的重要性
高校承担了培养国家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责任,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美术基础知识,还能够逐步树立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美育,促进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全面发展。其次,美术鉴赏课堂本就是让学生通过分析美术作品,拉近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逐步感悟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能够潜移默化的受感染熏陶。所以在美术鉴赏课堂上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是符合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更能够凸显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价值。另外,我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通过美术鉴赏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课程思政教育素材,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教育素材,边分析、边探究,逐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到美术鉴赏课堂的途径
(一)结合教材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开始时,高校教师要能够分析当前的教材内容,并从教材内容出发,挖掘好课程思政元素,并随着课堂的讲解,潜移默化的将课程思政元素展示出来,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
例如,在进行开展《中国古代人物画鉴赏》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中国古代人物画包括了古代人物画的概念及发展规律,古代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及作品欣赏等不同的内容,教师要根据此内容来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如教师可以设计本节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让学生通过鉴赏古代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绘画,深刻准确理解中国绘画艺术作品情感,培养学生尊重传统,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价值取向。在确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如教师可以播放唐代画家阎立本的《布辇图》作品背后唐代文成公主与吐鲁番松赞干布联姻的历史故事,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汉人与吐鲁番人在相貌、服饰、人物的神情气质方面的对比图片,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鉴赏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二)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实行情景教学模式
在高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美术基础,导致很难理解抽象的美术概念,同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对当前的美术鉴赏课堂感到厌倦,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渗透,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可以结合当前课程思政的培育元素,在课堂上运用情景教学法,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鉴赏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课程思政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VR、3D动画来建立美术鉴赏的历史文化情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鉴赏的同时,深入把握作品文化内涵。另外,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小组游戏、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等融入到美术鉴赏课程中,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鉴赏兴趣,增强课程思政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学习《民间美术鉴赏》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情趣,逐步养成传承民间美术的意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美术的传承精神,做新时代的传承人。在本节课中,教师所要渗透的思政元素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判断能力、传承意识、积极性、创新精神、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学习兴趣、鉴别能力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运用PPT来展示不同风格的民间美术,如剪纸、年画、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等,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喜欢的民间美术形式,进行自主鉴赏,在学生自主鉴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进行交流鉴赏成果,教师给予合理评价。接着教师可以以剪纸为例,让学生进行深入鉴赏剪纸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鉴赏北方剪纸和南方剪纸两个不同类型的作品,在学生鉴赏时,教师可以设置北方与南方文化对比的相关教学情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共同朗读郭沫若先生在《剪纸选胜》中的题词,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剪纸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装饰艺术。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北方、南方人民的生活景象,让学生了解北方剪纸的粗犷朴实、天真浑厚,南方剪纸的精巧秀丽、玲珑剔透。最后,教师可以出示不同的剪纸作品,让每组学生共同探究剪纸作品背后的美好愿望和象征寓意,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寄托,心灵受到陶冶,逐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树立积极的价值观[3]。
(三)利用榜样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由于从小受家庭的溺爱,性格较为任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很少思考自己未来的发展,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可以通过鉴赏课堂上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的课程思政教育,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职业理想,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高校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中可以引用历史上的能工巧匠的故事,以及他们在美术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学生通过鉴赏美术作品,倾听故事,感悟美术作品背后的精美工艺,体会能工巧匠们热爱工作,勇于追求,努力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精神。
例如,在进行开展《中国工艺美术鉴赏》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来了解工艺美术的美学特征、分类以及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色杰出能够巧匠的典型故事,逐步增强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文化的热爱,让学生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工艺美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诚信、匠心、公益职业情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出示不同的工艺美术作品,并让学生来思考图片中的作品的作用是什么,都由哪些材质进行构成的,这样可以让学生边思考、边了解工艺美术。其次,教师可以出示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结合美术作品,进行自主探究、总结各个历史时期美术作品的特色,在学生进行探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化背景、历史特点、经济发展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在学生探究后,教师可以引导每组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全班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演示、视频导入的方式,来讲述中国工匠的经典故事。如黄道婆、吴昊十九、朱小松、朗廷极等等,讲述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聆听感受,接着教师可以让每组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整理各个朝代的工匠故事、杰作、突出贡献等资料,并结合学生所查找的资料来设计下节课的教学主线,一条为中国历代工匠资料,另一条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匠精神、职业伦理等良好品质,进而让学生将这种精神升华到中国人民至上的精神意识与作为能力,为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4]。
(四)结合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鉴赏意识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使用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当前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取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开拓视野,但近几年由于近几年视频软件、网络游戏的兴起,很多学生接触到了一些低级趣味文化,进而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甚至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心理扭曲,阻碍了自身健康审美鉴赏意识的形成。所以在高校美术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具有正能量、真善美的美术作品,不断引领学生进行健康审鉴赏,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进行鉴赏色彩相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祖国四季的美景、优秀的人文环境的作品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来发现平凡生活中的感人场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激发温暖他人的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线上、线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如教师可以在手机线上平台上呈现清幽的园林、开满鲜花的山坡等相关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观看手机线上图片,理解美术来源于生活,感悟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美好的美术作品进行讲述、分析、总结,让学生将美术作品中的色彩思想感情与美好生活、美好环境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通过美术作品回忆实际生活,回忆家乡美景、童年趣事等等,这样可以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动性与情怀,逐步帮助学生从内心中远离低俗趣味文化,追求积极、健康、向上的美,进而形成正确的健康审美意识[5]。
四、结语
当前,我国已步入教育新时代,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已逐渐被时代所摒弃,所以当前高校美术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在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美术鉴赏实际教育情况,逐步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实行情景教学模式;结合榜样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结合真善美,培养学生健康的鉴赏意识,进而通过这些方法,将课程思政落实到美术鉴赏教育教学中来,进一步深化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持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兆嘉.初中美术教学如何与思政元素有效结合[J].试题与研究,2021(36):39-40.
[2] 程晓捷,王宇鹏.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美育课程建设与路径探究——以美术鉴赏课为例[J]. 大学,2021(32):62-64.
[3] 田蕾.课程思政有效融入美术鉴赏课程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工艺美术专业听障生为例[J].大众文艺,2021,(13):207-208.
[4] 陆艳清.美以润德术堪育化——基于“美术鉴赏”课程的教改探究与实践[J].美与时代(下),2021,(03):138-141.
[5] 周丕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校公共美术鉴赏课程改革探究[J].美术界,2021,(01):88-89.
作者简介:傅伊(199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
网址:美术鉴赏课程思政探索 https://c.klqsh.com/news/view/259941
相关内容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大纲艺术鉴赏课程(精选5篇)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材料
人美版高一美术《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课件.pptx
2023艺术品投资鉴赏课程介绍
艺术鉴赏(超星尔雅网络课程)
理性的艺术鉴赏
提高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课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美术鉴赏
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