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嗨了!在盐城,与文艺大咖面对面

发布时间:2025-09-23 17:12

生活艺术在城市:艺术咖啡馆的文化体验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指南#

街区的小剧场内,文学大咖围绕文化遗产作专题讲座;企业的职工活动室里,书法名家带领学员挥毫泼墨、解析名帖;乡村的戏曲课堂上,淮剧传承人悉心传授淮剧唱腔与身段技法;社区活动中心里,声乐老师正指导居民排练多声部合唱……今年5月以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名家课堂”席卷盐城的城乡角落让传统文化从展台走向讲台成为市民可感、可学、可参与的生动体验

盐城市“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的

“一堂匠艺”名家课堂

依托“五个一”文化服务体系

汇聚市内外的大家、名家、专家

将高水平的艺术技艺教学

从“深巷”引向“闹市”

从高端走入民间

昔日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一次相遇

百姓从“欣赏者”变成“体验者”

文化艺术真正融入生活

成为可感、可学、可参与的

生活美学”

文化大家“授业”到盐城

在亭湖区1956星剧场,建军路文化大讲堂如期开讲。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宁织造博物馆馆长,江苏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郦波以《诗词与人生》为题,引领大家由诗词入人生,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之旅。

面对现场听众在日常诗词学习中遇到的瓶颈,对地域文化与古典诗词深层关联的追问,郦波教授以深厚的学养一一回应,字里行间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忱,现场气氛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升温。“郦波教授的讲解太有感染力了!”诗词爱好者冯玉婷感慨道,“以前读诗词总觉得隔着一层,只懂字面意思,却读不透背后的深层含义。经过郦波教授的讲解,我才明白每一首诗词都是作者的人生映照。今后我不仅要多读诗词,更要带着思考去读,让这些千年智慧浸润心灵。”

建军路文化大讲堂,是“一堂匠艺”名家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讲堂已开展五期,叶兆言、于丹等国内著名的文化大家先后登场开讲。“我们的‘一堂匠艺’,就是要打破‘名家难得一见,技艺高不可攀’的壁垒。”活动组织方负责人介绍,“课程设置充分考虑群众需求,让大师的‘真经’直达百姓,让文化力量在互动中传递。”

9月10日,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江苏网络文学IP孵化中心,一场特殊的分享会正在举行。“剧有料”创作计划邀请江西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我们生活在南京》的作者天瑞说符,与观众共探中式科幻的“流量密码”。影视界业内人士、盐城师范学院师生及网文爱好者齐聚一堂,在书香与思想的碰撞中,共同见证这场阅读与科幻的文化盛会。现场互动热烈,不少观众表示:“这样的创作辅导,以前只能在大城市才有,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真是太难得了!”

截至目前,“剧有料”创作计划已成功举办9场分享活动,三位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网络文学类获得者卓牧闲、麦苏、天瑞说符,以及热播剧原创作家朗朗、意千重、吱吱、我煞费苦心、管平潮、张巍等,纷纷在此开展文学交流与分享,有效搭建了文学与影视产业之间的桥梁,促进了网络文学IP向影视作品的转化。此外,盐城成功承办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榜单发布系列活动,通过这一重要平台有效导入国内顶尖影视文学资源,为本地网络文学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潮间带艺术村,单向空间“无尽的旅程”名家讲课等系列公益活动更是别开生面。袁玮、龙涛等业界知名艺术家与市民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作心得。这些高质量的艺术普及活动,正让盐城市民的艺术修养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现在周末带孩子听讲座、参加艺术活动,已经成为我们家的新习惯。”一位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说道。

文艺名家“种艺”到基层

9月9日,在东台市安丰镇,一场围绕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创新的讲座正在开展。“大家请看这个案例,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调动群众参与热情……”课堂上,“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特聘的本地文艺名家、市文化馆馆长杨莺结合实例,生动讲解基层文化工作的实用方法与创新思路。

讲座现场学习氛围浓厚,学员们认真聆听、踊跃提问。“我本身就是东台人,对安丰镇的情况比较熟悉,之前也与当地的文化骨干交流了很久,才确认了辅导的主题。现在大家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培养一批会组织、会开展活动的群众文化领头人在乡村文化的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杨莺说。

“老师,再唱一遍《我和我的祖国》吧!”日前,在阜宁县阜城街道兴阜社区的活动室里,一场专业的声乐辅导课已经到了预定结束时间,但在场二十多位居民却没有一人起身,反而异口同声地向讲台上的老师发出热情的请求。看着居民们眼中闪烁的期待,与兴阜社区结对的文艺名家、来自盐城市歌舞剧院的声乐博士姜尚孜瞬间眼眶发热,立即调整状态,再次起拍领唱。洪亮而深情的歌声顿时充盈整个社区活动室,居民们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唱得格外认真。

一堂课结束,社区居民李女士兴奋地表示:“以前总觉得唱歌气不足,越唱越累。今天老师教的方法简单实用,我现在唱歌感觉轻松多了,越唱越有自信!”

这场声乐分享课,不仅让社区居民学到了专业的声乐知识,更让姜尚孜感受到了基层群众对文艺的热情。“当大家齐声要求再唱一遍时,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渴望。”姜尚孜说,“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送来的不只是一堂课,更是帮大家圆了‘想好好唱歌’的愿望。”

“作为与镇村结对的文艺名家,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扎根基层的责任。我承担着‘文化桥梁’的使命,一头连着盐城优质的文化资源,另一头牵着狮子口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能把自己的专业技艺送到大家身边,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接触到高质量文化服务,是一种幸福。”与大丰区白驹镇狮子口村结对的盐城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卢晓进说。

本土专家“赋能”到社区

在盐城的乡村社区,文艺志愿服务正如一股暖流,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的文化活力。9月16日,亭湖区黄尖镇鹤乡艺术中心里传来阵阵乐声,来自市文化馆的文艺专家、文化志愿者薛滢正专注地指导当地民乐社团排练。她侧耳倾听每位乐手的演奏,不时点拨:“这里气息再稳一些,二声部进来时可以再柔和一点。”一位中年学员尝试调整后,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原来这样处理,整段旋律就通透多了!”

在阜宁县阜城街道兴阜社区文化艺术团,来自市歌舞剧院的舞蹈演员曾舒阳正带领舞蹈队排练《茉莉花》。她一遍遍示范动作,从指尖的延伸到脚尖的旋转,细致入微。“老师,这个转身我总是站不稳。”一位队员有些气馁。曾舒阳上前扶住她的腰肢,轻声鼓励:“重心要再低一些,对,就是这样!”渐渐地,队员们的动作越来越流畅,裙裾飞扬间,仿佛一朵朵绽放的茉莉花。在大丰区乐舞飞天舞蹈艺术团,市文化志愿者爱心艺术团团长唐鸣的到来为团内正在排练的节目解决了不少难题,登台演出时的呈现得到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在“茉莉花开·盐艺直达”行动中,由本地各文化院团、文艺场馆的文艺专家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通过“结对帮扶”的方式,深入了解每个村镇的文艺需求和特色,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他们不仅传授专业技能,更注重激发基层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一位年过六旬的舞蹈队员刘阿姨感慨道:“老师不仅教我们跳舞,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一堂匠艺”系列活动,犹如一粒种子,带动了全市各地文化场馆的文艺普及活动。盐城市文化馆推出的“美·盐计划”公益美育课,成为市民享受优质艺术教育的重要平台。项目依托专业师资与系统课程,涵盖声乐、舞蹈、曲艺快板、葫芦丝等多个门类,打破艺术教育与日常生活的距离,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真正实现“艺术就在身边”。

“我带着孩子一起来上创意手工课,不仅孩子学到了传统文化,我也重拾了年轻时的爱好。”正在陪孩子上课的市民张女士笑着说,“这里的老师专业又有耐心,课程安排也很合理,最重要的是完全免费,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每周三晚,亭湖区文化馆的吉他教室内坐满了学员。指导老师还亚抱着吉他边示范边授课,“扫弦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力度的均匀,切换和弦的时候不要急,可以先慢慢练习,等熟练了再加快。”

“下班之后来上课,既放松了身心,又学到了真本事,特别充实,”一位刚下班的银行职员说道,“虽然手指还不太灵活,但每次能弹出一段旋律,就特别有成就感。”

“我们活动形式是‘市民夜校’,内核是文艺普及。秋季学期报名启动以来,名额迅速报满。”亭湖区文化馆副馆长夏从松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市民在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结交朋友、丰富生活,让文化艺术真正融入日常,成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

从名师大家的躬身传授

到文艺名家的系统培训

再到本地专家的亲手指导

从名家讲堂里的高屋建瓴

到城市夜校的灯火通明

再到乡村社区的袅袅乐音……

盐城以“一堂匠艺”为桥梁

让深藏于殿堂的技艺走出高阁

化作寻常百姓触手可及的温暖实践

它不仅在传递技艺

更在唤醒每一座村庄、每一个社区

内在的文化自觉与审美活力

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太嗨了!在盐城,与文艺大咖面对面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1408

相关内容

咖啡拉花技艺,能否让咖啡馆成为城市中的文化与艺术交流中心?
足不出“沪”嗨翻天!2025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虹口主会场亮点抢先看
(友城故事)“韩风盐韵”吸引近万名韩国人常居盐城
咖啡的魅力:从四个方面解读咖啡文化的深度影响
大哥快来认领,你实在太嗨了
盐城市博物馆新馆开放四周年:创新赋能,让文化触手可及
综艺咖怎么了
远离城市喧嚣,到田野嗨翻天!浦东曹路生活节奏响文旅融合新乐章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在盐城对话:本土元素是作品灵魂
中国咖啡文化与外国咖啡文化的对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