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丰收 乡村振兴路更宽
参与乡村旅游还能帮助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促进乡村振兴。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乡村旅游#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蟹肥菊黄,广袤的中华大地又一次铺开了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9月23日,伴随着丰收的喜悦,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如期而至。今年的丰收节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全国各地秉承“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的宗旨,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村改革,突出农民主体地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丰收活动。
金融是落实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多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紧跟国家政策导向,运用金融优惠政策,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不断强化对“三农”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持,成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的重要力量。
支持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多策共举万象新
民以食为天。洁白饱满的大米,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角”,承载着国人的温饱。
在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大米不仅是广大老百姓碗中的香糯,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从田野到餐桌,从播种到品尝,大米的“上桌之旅”离不开金融铺就的路基。
辽宁禾谷茂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谷茂源”)是当地一家农业相关企业。年初,禾谷茂源负责人田先生一度因资金周转问题压得愁眉不展。
“化肥、农药、农机具的钱刚凑够,地租还没有着落。”站在承包的2800亩稻田前,田先生向《金融时报》记者回忆道。
正当他焦虑之际,农业银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实地核查后,为他发放了300万元惠农贷款。“钱一到账,地租难题迎刃而解,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田先生感慨道。
从解一户之困到护万亩农田,长期以来,农业银行以全产业链服务为笔,助力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新画卷,让“粒粒皆辛苦”的耕耘,化为了“穗穗报丰年”的振兴强音。
无独有偶,在秦巴腹地、南宫山下,千亩猕猴桃园正在金融力量的托举下,成为安康一张面向国际舞台的新名片。
在果实成熟期,群山叠翠间,猕猴桃似绿宝石缀满枝头。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南宫山镇宏大村这片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土地,正焕发出崭新的蓬勃力量,泥土中印刻着建设银行深情帮扶的足迹。
“宏大猕猴桃喝着‘两口水’,南宫山泉岚河水和金融信贷活水。”说起金融对当地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宏大猕猴桃园负责人、岚皋县猕猴桃产业协会会长张天文充满感激。
建设之初,因投入过大且尚未回款,宏大猕猴桃园一度面临困境。建设银行安康岚皋县支行及时提供了60万元信用贷款,有效缓解资金周转困难,为果园平稳经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多年的结对帮扶中,建设银行帮扶干部们立足各自岗位,形成统筹、协调、落实合力,围绕宏大村这块“责任田”,积极助力猕猴桃园发展,直接促成猕猴桃园经营主体向宏大村提供土地流转金约40万元,带动全村60余户农户增收,年发放工资约30万元。
支持人居环境优化改善:赋能振兴新路径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进农民福祉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工作。
今年上半年,农发行贵溪市支行投放1.2亿元村庄环境整治和提升贷款,用于支持江西省贵溪经开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建设,为贵溪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政策性金融动能。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精准覆盖4个乡镇、40个行政村,聚焦道路硬化、污水治理、亮化绿化等领域,着力完善乡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房屋质量,助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和美乡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攻坚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同时,通过大力投入农村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农发行贵溪市支行积极为乡村发展夯实设施配套基础,并为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将持续坚守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助推乡村环境美丽蝶变,全力擘画生态美、产业兴、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图景,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政策性金融力量。”农发行贵溪市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农发行外,还有更多金融力量投入和美乡村建设中。
“阿锋,没有水了。”
“好,来了。”
“想不到一个名校大学生来帮我们挖地挑水,太能干了,真是不错啊。”
这段对话,发生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德党镇忙岗村村民和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派驻忙岗村工作人员苏锋之间。
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向纵深推进,在中国银行的支持下,忙岗村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图景。
村内,白墙青瓦的屋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月季花海绵延绽放;整洁的水泥路蜿蜒向前,一直伸展到黛绿的山峦下;德党河水库波光粼粼,倒映着这片美丽、井然、安宁的乡村图景……
在改善忙岗村人居环境方面,金融作出了诸多努力。挂钩帮扶忙岗村以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先后投入上亿元的金融帮扶资金,因地制宜落实“包乡”工作。
与此同时,从改善民生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中国银行的驻村工作队为忙岗村修建了一个400立方米的蓄水池,解决了近500户农户的饮水困难问题。据介绍,在蓄水充足的时候,还能向县里的学校、医院等单位供水,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10余万元的收入。
支持乡风文明持续改进:理念跃迁天地宽
“看,我设计的藏羚羊保护AI模型生成了。”在甘肃天祝县实验学校的科创教室内,学生王开玄兴奋地体验着人工智能的魅力。
而在不同的时空中,还有更多农村地区的孩子正感受着科技的魅力:在海拔4000米的四川理塘县第三完全小学,学生扎西泽仁通过无人驾驶课程搭建的模型车正在模拟高原路况;在山西浑源县穆岳小学,四年级学生正用编程模拟悬空寺三维建模……
这些画面,都发生在交通银行联合上交所公益基金会开设的“SSE科创教室”中。在这个公益帮扶项目助力下,从甘肃天祝到四川理塘再到山西浑源,一间间“SSE科创教室”正在被陆续搭建,一系列前沿科技课程通过一块块智慧大屏幕飞入县域乡间课堂,为当地学生圆梦插上知识的翅膀。
乡村要振兴,人才必振兴,教育要先行。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教育既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交通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坚持一体化推进帮扶地区乡村教育发展、人才引育工作,“扶志”更“扶智”,夯实乡村全面振兴人才之基。
在河南封丘,民生银行从2017年起累计捐赠帮扶资金4500余万元,为当地建成封丘县民生学校。
“目前,学校设有音乐教室、美术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功能室、录播室、标准化运动场和风雨操场等,为学生综合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学校全方位教学增添了更多便利。”封丘县民生学校相关负责人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说,现阶段,学校在校生4700余人,分为初中部、小学部和幼儿园。封丘县民生学校的开办,有效缓解了当地城区及学校周边村民子女入学问题,为乡村全面振兴增添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杨喜亭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网址:多措并举助丰收 乡村振兴路更宽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1462
相关内容
综艺+文旅,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柳州银行:扶质更扶智 扶出乡村振兴路
成都东部新区:多元拓宽水果销售渠道,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村会客厅:焕发振兴新动能的路径与建议
泊里啤酒美食嘉年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农村题材影视创作 展现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书香润乡村 阅读促振兴”——丰县华山镇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村BA:从草根狂欢到乡村振兴的“C位”启示
长丰县吴山镇梨园村:强化民生实事宣传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东平村多措并举提升村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