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的学生。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他们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主动性较差,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如何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下面来看看优秀老师是怎么做的?
一、分析原因,制定计划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肯定会存在某些原因。作为教师要主动帮助学生分析查找学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该生实际的学习计划。后进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大概有:自身身体素质、智力发展迟缓、家庭教育、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关系、社会环境、受教育的基础、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等都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分清情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予以培养。做为科任教师学期初,就与班主任一起分别设后进生档案,对后进生的个性特长和思想、学业、家庭状况作详尽的分析,以便据此对他们进行有情、有据、有理的教育。
二、显示爱心,转变学困生
转变后进生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一环,这关系到班风建设和学业整体推进的问题。因此,首先为后进生架起爱的桥梁。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想某些人去做某件事,最有效的办法是向他们显示爱心。
据此,对后进生尽量显示爱心,在学习、生活上关怀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努力增强师生间的感情沟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有时发现个别学生睡觉、伏桌子或精神不振时,我没有急于去批评他们,而是在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的前提下,悄悄地走近他身边,关心的问他哪里不舒服,是否需要去看病,平时也在班上说:如果你感到有睡意,不用告诉老师,你自己站起来,直到没有睡意为止。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班上基本消灭了在上课时睡觉的现象,同学们个个都能专心上课、认真学习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与他们谈理想、前途,谈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谈正、反两方面的体会和教训,如讲一讲我和女儿的交流,从中我知道你们的心情等,从而使他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一个正确的思想认识,增强赶队的信心。
教给后进生赶队的方法。在增强赶队信心的同时,注重教给赶队的方法,帮助他们制订循序渐进的赶队计划,定期检查他们是否落实赶队的措施;在学习方法上加强具体指导,教会他们掌握学习的步骤、要领和决窍,并通过一些优秀生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逐步走出学习的困境。由于措施落实,转变了一大批后进生,所任班级中差生数目大大减少,还有一些后进生还跨进了先进的行列。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有效地推动了整个面上学生的进步,达到了全面推进的目的。
三、找回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这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后进生更是如此,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采用一些游戏、故事,比赛等方式进行兴趣引导,多表扬、少批评歧视,引导发现闪光点,鼓励扬长避短不断进步,逐步改变差生印象,培养自信、自尊,激励积极学习态度,让孩子用及时的甘露在心底写下一份自信!有时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一种特殊方法尝试。
例如,每次考试前,我都单独辅导几个同学,并悄悄告诉他们,过几天考试,这些题都会出现,如果你不会还可以再问老师与父母。这样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数学,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向他人请教,自信心也增强了。现在班上几个数学不好的孩子,上课变得特别认真,特别爱问,上课发言也积极了,学习主动性显着提高。
四、肯定进步,为学生成绩上升推波助澜
后进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们会在某一个时间或某一个学科中取得成绩,尽管他们的成绩也许是微不足道,但是,我们还是要及时发现,并充分的肯定他们的成绩。扬长避短,大讲他们的长处,闭口不谈他们的短处,让他们在老师的表扬声中,在同学们的喝采声中,分享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努力营造一个适合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氛围。教师和其他同学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后进生在这样的环境的激励下、影响下,就会对学习逐渐产生兴趣,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展示自我
在“批量化”的教学环境下,后进生往往会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时刻把后进生放在心上,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经常设计一些浅显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布置浅显的作业让他们做,甚至是一些难题,连学习好的学生也难以完成的题也让他们进行尝试。有可能学习好的同学做不到的题、回答不了的问题,后进生通过激发思维,激发灵感,也有可能完成和回答。一旦他们的答案接近或类似正确的答案的时候,马上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们向前迈进,直达正确的彼岸。这样,创造机会,让后进生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在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六、步步为营,巩固成果
要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易事。当后进生略有了一点学习兴趣时,我们绝不能放弃,要步步为营,及时巩固。老师要及时引导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乘胜前进,帮助他们乘风破浪。我们可以让他们与学习好的同学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哪怕是让他们只完成其中的十分之一;或者让他们去帮助比他们更学困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培养了学困生的合作意识,又巩固了他们学习兴趣的成果。我们只有及时巩固培养的成果,一旦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个学困生也许会终生爱上学习,终生受益。
七、家校联系,做好后进生后盾工作。
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校更好的教育孩子做出了有力的保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着。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并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关于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尝试。教师的心目中要有后进生,但我们绝不能把他们当成是后进生,特别是不能把他们当成是永久的后进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自觉的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使后进生转变成为好学生。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并在学习上耐心辅导、授之以方法,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了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就有可能改变这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命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