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生教授开讲《文学教育的课程取向》,深耕 “文学生活” 与想象培育

发布时间:2025-09-24 19:04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 #生活知识# #文化教育#

9月18日,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在我校一号报告厅,作了题为《文学教育的课程取向》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任坚副教授主持,文学与文化传播学院20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以文学教育的课程取向为主题展开,王荣生教授结合多年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经历,围绕“文学生活”“文学想象”“表现与批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在“文学生活”部分,他强调参与程度与连贯性阅读对个体文学素养培育的关键作用,指出文学教育应扎根于人们日常的文学参与体验,通过持续、连贯的阅读,让文学真正融入生活。围绕“文学生活”展开深入解读。引用温儒敏关于“文学生活”的观点:“专业的文学创作、批评、研究等活动,广义而言,也是文学生活,但专门提出‘文学生活’这个概念,是强调关注‘普通国民的文学生活’,或者与文学有关的普通民众的生活。”以此为切入点,阐述了“文学生活”不仅涵盖专业的文学领域活动,更应将目光投向普通大众的文学参与和体验。

在“文学想象”部分,王荣生教授详细讲解了修辞阅读与参照性解读的方法,引导听众思考如何借助这些方式,激发和拓展文学想象空间,更好地领会文学作品的内涵与魅力。王荣生教授围绕“连贯阅读”与“文学想象”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连贯阅读构建文学想象展开讲解。他指出,连贯阅读对于文学想象的构建至关重要,从词语、语句的字面理解,到语段、语篇的连贯阅读,再到语词、语句和篇章结构等文学性含义的体验,这一系列过程是逐步深入构建文学想象的关键。

最后,在“表现与批评”部分,王荣生教授围绕“表现与批评”展开深入阐释。他引用乔纳森·卡勒的观点——“如果一个人从表明他自己的解释和反应开始,而且成功地提出一套正确的规则,用来说明他作出这些而不是其他解释的事实,那么他就会掌握说明文学能力的依据”,强调在文学的表现与批评中,个人的解释、反应以及对规则的把握都至关重要。

在总结环节,任坚副教授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了高度凝练的回顾。他强调,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文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认知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通过此次讲座,希望能为从事文学教育的工作者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共同推动文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与力量。

讲座结束后,不少听众表示,此次讲座让他们对连贯阅读与文学想象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将对今后的文学教学与阅读实践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王荣生教授的本次讲座,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为同学们搭建起通往文学教育核心领域的桥梁。同学们在深入领会“文学生活”“文学想象”“表现与批评”等文学教育课程取向的过程中,得以触摸到文学教育的本质脉络。相信同学们能以此次讲座为新的起点,将所学所悟融入日常文学学习与探索中,在文学的天地里,既夯实“文学生活”的根基,又拓展“文学想象”的边界,更提升“表现与批评”的能力,让文学真正成为滋养自身人文素养、助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校园文学氛围的营造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之路上稳步前行。

名家简介:

王荣生,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专著《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语文教学之学理》《国民语文能力构成研究(阅读篇)》《语文课程之学理》等。受聘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主编、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编修委员会副主任。

网址:王荣生教授开讲《文学教育的课程取向》,深耕 “文学生活” 与想象培育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3157

相关内容

艺术教育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教育课程设计能力?
【中国教育报】研学课程如何兼顾“游”与“学”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梦想课堂励志教育学校培育人才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教学部开展劳动教育师资培训
左鹏军教授做客广工“博雅讲坛”,讲述这段岭南文化记忆……
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励志教育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关键
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论文.doc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