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健康说丨入秋总“悲秋”?专家:分清正常情绪与季节性抑郁 4招自我调节
自我接纳:接受自己有抑郁情绪是正常的 #生活技巧# #情绪管理技巧# #抑郁情绪调节#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2日讯 9月22日,省卫生健康委第23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本次发布的主题是秋季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
23日,将迎来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随着秋风渐起,温度逐渐下降,天气转凉,要密切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调整生活作息,增强个人体质,适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预防疾病发生。 本次发布会重点介绍秋季健康与疾病防治知识。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蔡平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入秋后,许多人都会经历情绪低落、精力不济和对事物失去兴趣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古代文学中被称为“悲秋”。秋天的到来往往伴随着萧瑟景象,容易引发人们的忧伤情绪。这种情感反应并非仅仅是心理上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基础。从中医角度看,人的情绪随应四季变化有不同的特点,秋天属金对应肺,肺气不足则易悲忧。
虽然“悲秋”是季节性的正常情绪波动,但当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过长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则可能是抑郁症的早期信号。季节性情感障碍(SAD)是一种以秋冬季节反复发作的抑郁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其典型表现包括过度睡眠、食欲增加以及严重的情绪低落。值得注意的是,季节性情感障碍患者每年都会在同一季节出现相似的症状,并且随着季节更替而有所缓解。
蔡平平介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区分正常情绪波动和季节性情感障碍。首先,观察症状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如果只是短暂的情绪波动,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但如果持续两周以上仍不见好转,建议及时就医。其次,评估生活功能是否受到影响,若发现工作效率下降、社交活动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对于轻度的情绪困扰,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自我调节方法:
一是注意调整作息。进入秋季后,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二是增加户外活动。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或慢跑,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改善心情。适当增加日照时间有助于改善情绪,研究表明,光照疗法对于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
三是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蛋黄等,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
四是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加感兴趣的活动转移注意力,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总之,面对秋季情绪低落的影响,需要理性看待,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和自我调节策略,可以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当遇到难以自行解决的情况时,务必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
闪电新闻记者 李淼 报道
举报/反馈
网址:鲁医健康说丨入秋总“悲秋”?专家:分清正常情绪与季节性抑郁 4招自我调节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3457
相关内容
入秋就emo “悲秋”情绪怎么破?不惧“季节性抑郁”: 调适大学生认知和情感的负性情绪
秋季情绪低落?教你轻松应对“悲秋”!
立秋养生必读!全国名医张忠德揭秘“清补”妙招,疏解悲秋情绪
中医养生小妙招:季节性调理与食疗秘籍
医声丨中国医大说科普——季节对血压的影响?
秋季养生正当时 这份中医专家的提醒请收好
为什么一到冬天就抑郁?华中科技大学新研究详解“季节性抑郁”的背后原因
科普看台丨入秋渐微凉,这些疾病须预防——“顺天”度秋健康指南
季节养生与中医护理:顺应自然,健康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