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导意见(2021年修订版)
阅读关于生活方式美学的书籍,提升审美素养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生活美学实践# #生活美学应用#
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导意见
(2021年修订版)
三年来,全区中小学在《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导意见(试行)》(吴教普〔2018〕8号)文件精神的指引下,扎实推进了中小学“大阅读”课程建设,在区域的整体层面,进一步呈现出常态化、系列化和特色化的发展势态,“乐读吴江”氛围越发浓厚;但是同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新高考改革的方向,以及“双减”政策对中小教育教学的高要求相比较,还存在学校发展之间不均衡、部分学校实施质量不高、整体层面“大阅读”课程建设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中小学“大阅读”课程建设的品质和效益,更加有效地大面积提高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加速“乐读吴江”品牌提档升级,特将“2018版指导意见”修订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定不移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积极响应新高考改革的指引,积极落实“双减”政策并以此为契机,在力争轻负担高效益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高质量推进中小学“大阅读”课程建设;以“经典国学”和现代经典名著为主体阅读对象(兼顾优秀影视作品、优秀学生刊物),参照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课外阅读体系及要求,倡导全科协同、全员参与、全面阅读的理念,通过结构化、系列化的中小学“大阅读”课程研发和实施,开展主题化的、系列化的师生共读、亲子阅读等活动,更好地引领学生和教师、家庭和学校创造出更加常态、更有品质的阅读生活,从而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发展学生的学习力、思维力、审美力、文化力和创新力,进一步充盈“好地方、好教育和好未来”吴江教育品牌的内涵。
二、工作目标
全区中小学形成更加浓郁的书香氛围,老师重视“大阅读”课程实施,学生热爱课外阅读,家长积极支持并参与亲子阅读;全区中小学生有书读、读好书,有时间读、有指导读,读有成果、读中成长;全区中小学校基本形成稳定的、高效的基于区域要求又具有校本特色的大阅读课程实施体系。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人人诵读、积累一定的“国学经典”,人人在老师的指导下“乐读、深读”吴江区小学生“种子书目”中的图书;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读更多的书;尝试通过阅读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初步感受阅读的力量。
初中阶段:继续重视“国学经典”的浸润和积淀,高质量读好吴江区初中学生“种子书目”中的图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引领学生的阅读品质,使学生能根据需要和爱好逐步学会甄选和使用图书;初步培养通过阅读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阶段: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和阅读评价的能力;对吴江区高中“种子书目”的图书能熟读的基础上,能进行多主题阅读,读出自己的见解;具备基于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综合性探究的读写能力。
三、工作原则
1.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
立足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弘扬民族精神,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增强中小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聚焦核心素养,深化学科融合。
坚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实施课程与活动,依托阅读课程推进学科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品质的发展与提升,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要具有的心智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
3.强化言传身教,遵循因材施教。
要学生“乐读、善于读”,首先要教师“善读、会导读”,学校要强化“言传身教”的力量,形成学生阅读有榜样有导师的格局;与此同时,学校和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善于理解和呵护学生阅读过程的个性化体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习惯,积极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校和老师还要积极研究家庭教育现状,积极引导家庭阅读,家校协同,形成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4.保证阅读时空,丰富阅读活动。
阅读课程的实施首先是学生人人读起来,其次才是读得好不好。要人人读起来首先要确保有书读、有时间读、有地方读、有氛围读,各校要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每位学生每天在校至少要有半小时阅读时间,学校要大力指导家庭阅读教育,争取每位学生在家一周生均阅读不少于4.5小时,每周校内校外生均阅读不少于7小时。学校要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吸引学生、指导学生“读起来、读进去、读下去和读出来”,让阅读成为每位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
四、工作任务
1.形成“三全阅读”的新格局
全区中小学教师要突破“课外阅读指导是语文老师的任务”的视野局限,打造“三全阅读”新格局。“全员阅读”,即阅读者既包括学生,又包括教师,同时辐射家长;“全科阅读”,即学校各学科都要开展课外阅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人文和艺术等所有学科都要参与课外阅读的课程建设,在此基础上尝试以一科带多科,将课外阅读由语文的视角扩展到多学科领域交叉、渗透、融合的阅读;“全面阅读”,即以线下纸质整本书阅读为主体,兼顾线下和线上、书本和非书本、文学和实用、视觉和听觉等阅读媒介、对象的有益结合,形成多途径的立体阅读生态体系。
2.提升课外阅读环境新品质
全区中小学校要全力打造和不断提升师生“阅读环境”品质。一方面要重视“阅读空间”的建设,集中力量建好图书馆、阅览室,做到每校有开放式的阅读区,每班有阅读角,让每一个“阅读空间”成为师生精神最向往的场所,让校园里处处有书香,时时有读书的声与影;引导家庭、社区积极参与阅读资源建设,学校、家庭和社区成为一体化的阅读空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课外阅读新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率先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大阅读空间”建设,尝试运用多维智能化阅读资源和平台提升学校大阅读课程建设品质。
3.构建课外阅读管理新机制
各中小学要根据吴江区中小学阅读参考书目确定适合本校具体学情的阅读书目,并在大阅读课程推进中不断完善。各中小学要形成校本化的阅读课程体系,夯实文化根基、培养文化自信。各中小学要将吴江区中小学“种子书目”的“整书阅读指导”纳入课程管理,并进行行动研究,逐步积累完善的种子书目整书阅读指导的教案、案例等,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各中小学要形成科学合理的大阅读管理机制,具体做到“四个确保”和“六个一”。“四各确保”:确保每天有固定的阅读时间,确保每生每天有一定的阅读量,确保每周有一节有教师进班的阅读课(小学和初中),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一定的阅读质量。“六个一”:每校建设不少于一个开放式的阅读区域,每个班级建设一个图书角,每个年级(至少四年级以上)成立一个阅读社团,每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基于整书阅读指导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校每学年开展一次为期不少于一个月的阅读节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综合性大阅读成果展示、先进表彰活动。
4.培养一大批阅读指导新力量
进一步加强课外阅读教学“种子教师”培养工作,聚力培养课外阅读教学骨干教师,形成一支不断壮大的热衷于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生力军,并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切实加强学校图书馆(室)专职人员队伍建设,提升图书馆(室)专职人员专业水平并发挥积极作用。要为教师阅读创造条件,倡导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人人做学生阅读的表率、导师;要激发全体教师的主动性,形成重视课外阅读共识,积极联系学科教学特点和关系,共同策划并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综合性阅读。
5. 形成课外阅读评价新办法
全区要将“大阅读“课程建设科学地纳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形成区域性中小学课外阅读评价新办法体系。所谓“新办法”就是要克服传统评价方法的弊端,力避滑入应试教育的泥潭,逐步探索三个层面的评价体系。首先是学校“大阅读”课程建设体系的评价,强调“真”“活”和“实”;其次是探索区域和学校两层面一体化的学生阅读素养的评价方法,尝试举办基于中小学阅读素养提升的竞赛活动,形成品牌;最后探索致力于“大阅读”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评价体系,形成行之有效的激励办法。
6.深入开展相关课题新研究
鼓励学校、教研组、教师加强课外阅读相关课题研究,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和项目指导,提炼经验,制定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外阅读工作指导的时效性。
五、工作保障
1.组织保障
区级层面,成立全区中小学“课外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教育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普教科、教研室、教科室、勤装办相关负责同志为组员,全面负责全区中小学课外阅读的顶层设计、实施指导、过程评价等工作,确保课外阅读工作有序、保质、持续地推进。区教育局将对学校开展课外阅读的情况实施全程跟踪督查,并纳入中小学校年度工作考核范围,作为日常教学工作抽查的规定内容。
学校层面,成立课外阅读领导小组,要发挥年级组功能,全体教师参与,制定好每学期课外阅读计划和课外阅读活动方案,落实课外阅读具体要求,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评价、有总结。学校对教师要有考评细则,激励教师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将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活动的情况列入绩效考核范围,杜绝各项活动流于形式。结合集团化办学,各校要探索依托集团办学资源优势以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的有序、高位开展。
2.资源保障
学校要加强图书馆(室)、师生阅览室、开放阅读区、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管理。学校图书馆(室)要在配齐《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必读书目的基础上,丰富适合其他学科开展综合性阅读的图书。健全相关的借阅制度,定时开展正常的图书借阅活动,同时要建设好电子阅览室,为学生在线阅读和视频阅读创造条件。要设置班级报刊阅读架和图书角,班级读书角要配齐年级“种子书目”内的图书复本,满足整班读书的需求;班际可以建立“图书漂流”机制,提倡学生之间图书的交流与互换,使有限的阅读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各校大力动员学生订阅优秀学生刊物,人均一种刊物为佳,并开展相关月度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尝试图书馆定时向家长开放,为亲子阅读做好引领和服务。
3.技术保障
区级层面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校长专项培训、项目负责人研修、各学段相关教师阅读专项全员培训等。学校层面要将课外阅读研究纳入课题研究的范围,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课题研究来推进学校的课外阅读工作。
在教育局的指导下,逐步建设基于“互联网+”的集名著导读、佳作品鉴、阅读考级、主题阅读、互动频道、素养测评于一体的,便于平面与立体相交融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平台,促进“课外阅读”工作生动活泼地开展。
4.其他保障
名家进校园、网校名师阅读公益课、新华书店推荐好书进校园、吴江区图书馆阅读活动、厅属刊物和《吴江日报》专栏推介等。
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2021年10月29日
网址:关于全面提升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指导意见(2021年修订版)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3649
相关内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研室:关注阅读学习经历 提升阅读素养——上海学生阅读素养培育的实践与经验晨读时光(修订版)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指导
提升阅读与学习效率:年轻学子的必修课
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豆瓣年度书单】《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修订第5版)(顾肃、刘森林2016年版)》
智慧熊全新升级“彩插励志版”丛书,“价值阅读”提升孩子阅读力
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智慧熊全新升级“彩插励志版”丛书提升孩子阅读力
意林 少年版2025年订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