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作为经历过中国系统教育的人,坦白来说我的受教育过程,并不快乐。刚开始是父母的严厉,老师的督促让我老老实实。
不敢妄动,后来是我自己真正明白了不同的选择后的不同道路,让我开始进行自我要求的进行学习。如果有机会,我当然会选择,进行快乐教育。
什么是快乐教育呢?其实无论是什么教育,除了那些真正一点就通的天才,剩下的人无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实现自我的成功或者说是价值实现。
那么这大量的时间就是我们最痛苦的时间,长时间的重复做一件事,学习,学习还是学习。我们是怎么耐得住性子呢?原来是自我克制,当然如果有选择,感觉到不无趣,那么自然会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的是一点都没有错,如果是自己喜欢那么真的是什么都没有问题。
历史上的大科学家,或者是现在进行日复一日的科研项目的人员,他们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各种的数据运算和实验,这真的是相当枯燥,他们为什么能够坚持下去?就是因为各自的兴趣,内心深处的喜欢。
相信有孩子的家长们一定对启蒙教育并不陌生,并且也有很多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更加优秀,因此很多家长从孩子们一出生开始,就给他们报了各种早教班、兴趣班等等。
虽然接受启蒙教育的确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们的教育是最重要的,而以下几点一定能够给家长们一些启示。
1、一味的惩罚只会让孩子更有逆反心理,以身作则才是正确引导。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也都是八大家之一,这一家就占了八位中的三位,不可谓文豪世家。
其实他们在小时候也并不喜欢读书,也非常爱玩,每当他们的父亲无法看着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互相打闹玩耍,这样的现象也让苏洵头疼了好一阵。开始时,苏洵也和各位家长一样,采取惩罚措施,打骂孩子,但后来苏洵发现,这样的方法不仅不能够让孩子茁壮成长,甚至还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于是,苏洵决定采取以身作则的方法。当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苏洵就拿着书从他们的面前经过,并且装出一副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因为好奇,也会在父亲走后拿起那本书观看。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让兄弟二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爱玩、淘气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很多家长就会对孩子采取惩罚措施,让他们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但是只采取惩罚措施的弊端就在于会让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不会按照你的想法前进,你想让他往东,他非要往西。那么该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其实只要自身也以身作则就可以了。
2、不要强行掰折孩子生长的枝叶,理性引导更重要。
家长也不能够太限制孩子们自己的喜好,毕竟孩子们拥有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相信孩子们自己的能力。在这一方面,老舍其实是非常有经验的。大家应该也都知道,老舍的孩子们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散发着自己的魅力,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让自己的孩子都成为非常优秀的人呢?其实做法也很简单,老舍也一直是遵从以下这四点原则的。
那么老舍先生又是把孩子们培育成才的呢?其实老舍先生的做法很简单,只给孩子立下了一套"四句章程"
一则:考试不会严格要求考满分。
二则:不要求孩子们上大学。
三则:给孩子们玩耍的时间。
四则:是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除此之外,老舍对于孩子们的其他方面也并不在也,也不会刻意去教孩子们学业的问题。其实这四点看似简单,但是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真正能做到也是非常困难的。这四点也显示出老舍对于教育孩子的态度,就是放手让他们选择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
老舍先生认为,孩子将来就算做一个老实的车夫,或者凭手艺吃饭的手艺人,都要比成为一个贪官污吏要好得多。所以他明确的告诉了孩子不要贪慕虚荣,要做一个诚实的,自劳自力的人。虽然从现代的视角看去,这种质朴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了一些问题,毕竟时代不同了。
但孩子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他们简单的如同一张白纸,我们拼搏的这一切,不就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么?不必过早的去让他染上沉重的颜色,相信孩子自己的能力。只要能引导孩子怎么使用画笔,他们自己就可以去绘制出一幅前所未有的绚丽油画。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孩子们所选择的,他们自己所喜欢的道路,就应该全力支持,让他们进入自己喜欢的未来,让他们拥有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人生。
3、不要忙着去否认孩子,用平等的视角去求证。
平等对待孩子,鲁迅先生在这点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鲁迅先生一生只有一个孩子,叫做周海婴。他不仅仅为这个孩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更是编著成文,教育孩子的理念也广为传播。
这其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鲁迅先生请朋友来家里吃饭。桌子上面摆了一盘丸子,而小海婴的面前也放了一小蝶的丸子。幼年的海婴比较好动,便拿起了碟中的丸子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新鲜,便嚷嚷着菜坏掉了。其他人闻言夹起了大碟子中的丸子尝着没问题,就以为是小孩子胡闹,未曾理会他。
对于周海婴的话,鲁迅却认为孩子这样说也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于是他尝了一下周海婴碗中的肉丸,发现的确坏掉了。鲁迅先生的做法,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平等对待孩子。
一种是粗暴的方法,对孩子非打即骂,让孩子从小就变成了低声下气,唯唯诺诺,目光呆滞,思想也愚钝的人。父母看到了还以为自己育儿有方,让孩子如此的"听话"。
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非常“听话”,但同时也失去了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孩子们会认为,自己做事就应该小心一点,如果别人有一点不如意的地方,自己就会遭殃。而有了这样想法的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后,也就不会展现出强大的自信心。
第二点就是不要对孩子溺爱。很多家长是把孩子当成一块宝,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甚至到了孩子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以后也会变得非常娇纵蛮横,不会顾及到别人的感受。这类孩子在真正进入到社会之后,因为一直依靠父母,所以也不会有真正的实力。
而对于家长们来说,我们只能够陪伴孩子们一段时间,并不能够在每时每刻都陪伴在孩子身边,因此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着想,我们也应该放手,让孩子拥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启蒙教育中,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灌输了多少知识,让孩子超越同龄孩子多远,而是培养孩子健全的心理,善良的人格。给孩子搭建完整、积极、向上的世界观。
在孩子们年龄尚小的时候,如果能够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拥有自己的思考和能力。要记住,家长的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