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吴玲玉
单位| 金华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背景介绍
案主李阿姨(化名),一企业女职工的婆婆,58岁,老家AH农村,帮忙儿子家照顾孩子,几乎每天抱着半岁大的宝宝坐公交车到媳妇的单位,在会议室等哺乳,李阿姨有些疲惫。
媳妇觉得工作业务压力大,怕影响工资考核,放弃每天一小时哺乳假。最近,李阿姨与媳妇在带孩子问题上又闹了矛盾,好几天没说话了,儿子成了她们的传话筒,李阿姨也想有机会学点育儿知识,少让媳妇嫌弃。
李阿姨感觉孤独,听不懂当地话,很少出门,几乎不识字,儿子给她买了个智能手机,只会打电话,李阿姨觉得种菜养鸡卖钱很开心,经常想老家,现在焦虑挣不了钱,儿子家庭经济也不宽裕,有房贷车贷。
二、问题分析
1、家庭出现三角缠病态结构,李阿姨与媳妇在带孩子问题上有矛盾,儿子成为她们的传话筒;
2、媳妇放弃一小时哺乳假,李阿姨要抱着孩子坐车去媳妇单位哺乳有些疲惫;
3、李阿姨有学习育儿知识的需求;
4、李阿姨与外界基本无接触,缺乏社会支持网络;
5、李阿姨习惯了干农活挣钱,挣不了钱有些焦虑。
三、服务计划
(一)理论依据
1、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
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本案企业职工家庭表现为疏离、三角缠的病态家庭结构。
2、增强权能理论
增强权能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需求不足和问题的出现是环境对个人的压迫造成的,帮助服务对象摆脱无力感无助感,发掘其内在权能。
社会环境中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实现他们的权能,但这种障碍是可以改变的。社会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在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实现有效互动,从而能实现自己。
3、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认为一个人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网络是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本案李阿姨的孤独焦虑,因其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不足,需要帮助其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二)服务目标
1、改变三角缠病态家庭结构,恢复家庭功能;
2、提供案主育儿知识培训,增加育儿知识;
3、与企业管理者沟通,减轻女职工哺乳期绩效考核压力;
4、帮助案主建立朋友社交圈,提供社会支持;
5、链接资源,为案主联系社区手工活,补贴家用。
四、服务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改变三角缠病态家庭结构,恢复家庭功能
1、重演与划清界限。社工认为有必要让李阿姨、媳妇及儿子认识到他们之间形成的三角缠病态家庭结构,让婆媳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社工首先与儿子进行交流,策划一件绕不开婆媳沟通的事件,上演一场模拟剧:原本定好周四上午儿子和李阿姨要带孩子打疫苗,儿子起了个大早出门,分别给媳妇和李阿姨打电话,告知单位有急事开会,让她俩带孩子打疫苗,然后关机。
儿子下午打开手机,收到媳妇信息说延迟了预约时间。打电话给李阿姨,李阿姨说媳妇没回家,也没打她电话。
社工召集一家人坐在一起,让大家通过此事件感受到交流阻碍导致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要解决问题,儿子就要从婆媳中间解脱出来,不再做“中间人”,需要形成婆媳之间的良好互动。
2、强调优点。社工引导家庭成员关注彼此优点,避免过分关注不足。社工提出让媳妇和李阿姨各自夸奖对方的三个优点,媳妇夸奖李阿姨“勤劳,节俭,烧一手好菜”,李阿姨夸奖媳妇“能吃苦,持家,整洁干净”,通过强调优点,换个角度重新审视对方,强化对彼此的肯定,淡化问题与不足。
3、改变家庭错误观念。社工挑战家庭成员绝对化、极端化的错误观念,例如婆婆认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媳妇认为“孩子要精细化养育”,儿子认为“家里有老妈和媳妇,下班回家没什么事”……社工通过对质和建议,让家庭成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日常生活,把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可改变的方面,帮助家庭成员形成正确的认知。
第二阶段:组织科学育儿知识公益讲座,为企业职工家庭赋能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企业职工育儿知识需求有所提高,社工在社区妇联、计生协的支持下,邀请专家进企业开展科学育儿知识公益讲座,职工和家属可一起报名参加。
讲座围绕0-3岁婴幼儿生活行为习惯、心理发展及家庭养育方法指导、营养保健等方面进行了层层讲解,同时也纠正了一些常见的在婴幼儿抚养过程中错误的观点和做法。
在提问环节,李阿姨主动提问:“宝宝睡梦中惊厥大哭哄不住怎么办?”“没断奶的宝宝每天应该喝多少水?”通过专家的讲解,李阿姨受益匪浅。
社工奖励李阿姨学习积极分子的小礼品,李阿姨表示今后要多学习,不能凭自己老套的经验,毕竟如今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条件跟以前比都不一样了。媳妇夸奖李阿姨是爱学习的婆婆。
第三阶段:进行社会倡导,减轻女职工哺乳期绩效考核压力,保护哺乳期女职工权益
1、倡导企业调整哺乳期女职工的薪酬考核方案,适当降低业务考核指标。招人难是企业的痛点,职工队伍的稳定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以职工小家之和谐促“企业大家”之发展,社工设身处地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引导企业管理者贴合职工的特殊困难期提供人性化关怀。该企业降低了哺乳期女职工业务考核指标15%。
2、倡导企业根据现有的规模和条件,设置母婴室,为哺乳期女职工提供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帮助案主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生活朋友圈
1、开展“乐享科技,充实生活” 教授社区老人智能手机使用活动
社工和职工志愿者走进社区,教授社区老人智能手机使用。李阿姨在职工志愿者的帮助下,经过反复练习学会了刷抖音,微信发语音、打语音视频电话、加微信好友等等。
李阿姨告诉社工:现场加了5个微信朋友,还有一个是安徽老乡,虽然自己不识几个字,微信语音太方便了,今后遇到困难,还要微信社工。
2、为案主提供社区讯息,参加 “浓情暖冬至,共叙邻里情”冬至包饺子活动
社工将社区冬至包饺子活动的讯息告知李阿姨,李阿姨参加了活动还包了安徽老家形状的饺子,得到了几位老年朋友的夸奖,她们还互相加了微信,当李阿姨得知她们也在家带孙子时,高兴地说以后大家可以微信里招呼一声,带上宝宝到广场上聚聚。
第五阶段:链接资源,为案主联系社区手工活,补贴家用
社工链接社区劳务资源,为李阿姨联系针线手工活,既能打发闲暇时间,又能挣点收入补贴家用,李阿姨一个月能挣800元左右。
五、成效评估
1、一个月后,社工通过向该企业相关部门了解,哺乳期女职工业务指标的完成率基本在95%左右,而作为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在职工心中的美誉度大大提高的同时也提升了职工(包括其家属)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案主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通过对家庭回访交谈,李阿姨使用智能手机越来越熟练,经常抱着宝宝去小区广场和朋友聊天,还在抖音上学习育儿视频,闲时做点手工活,生活变得充实了,也不想老家了。
3、构建了正常的家庭结构。李阿姨和媳妇之间都正常互动交流,能体谅彼此,不再为育儿方面的问题僵持了,儿子再不用当传话筒了。
4、和谐家庭氛围的营造。儿子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注重生日和一些重要节日,给她们购买礼物,利用周末陪她们去郊外游玩,下班后时常帮忙做点家务,家庭关系越来越融洽。
六、总结反思
1、本案中的企业社会工作,以企业职工(包括其家属)为工作对象,针对三角缠的家庭结构问题,以家庭作为基本单位开展家庭关系辅导;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权能,进一步解决了职工(包括其家属)问题。
2、“一老一小”关联着众多双职工家庭,尤其要关注外地双职工家庭老人的无力感、无助感等问题,使他们顺利适应子女小家庭,融入当地城市社区生活,从而解决双职工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作为企业社工要多角度挖掘职工需求,关注职工的工作生活平衡,使职工工作与生活更有幸福感。
3、针对三角缠家庭结构关系的破解,企业社工策划了模拟剧,运用重演的技巧,呈现家庭的基本结构和交往方式。改变三角缠家庭关系的切入点在中间人,此案例中间人是案主的儿子,当中间人的角色缺位时,冲突的双方便失去了对中间人的联结与依赖,而要解决问题,必须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4、本案企业社工在社会倡导方面,建议企业调整哺乳期女职工的薪酬考核方案,适当降低业务考核指标要求;根据企业现有的规模和条件,设置哺乳室。供广大企业作参考。
掌握家庭治疗的四步模式
探寻家庭关系经营之道
呈现“四步模式”处理家庭问题
夫妻关系的过程
结构式家庭治疗创始人经典之作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
限时5折
扫码拿下
↓↓↓
2023版社工考试官方教材教辅新鲜出炉
早一点复习早一步拿证
初级、中级、高级教材+真题详解
扫码拿下
↓↓↓
2023年社工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
精炼概括、重点突出、结构清晰、逻辑分明
高清打印版,新鲜出炉
助你高效备考
扫码拿下
↓↓↓
2023年社工“考试宝典”视频课程
智能学习 词条式视频
百科罗列 清单式知识
哪里不懂点哪里
高性价比,个性化设计
扫码拿下
↓↓↓
特别说明:中级“考试宝典”
↓↓↓
考前2周进行重点考点冲刺课,每科一节, 临门一脚,助力考生踏入拿证行列
初级社工考试重点考点冲刺直播课(可回看)
扫码拿下
↓↓↓
中级社工考试重点考点冲刺直播课(可回看)
扫码拿下
↓↓↓
【 社工客书屋 】
收录社工精品好书
↓↓↓
【 社工客线上课堂 】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还有最新社工证备考课程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个案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