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家庭护理,这些细节很关键

发布时间:2025-09-25 19:52

康复期间,合理饮食补充营养也很关键 #生活技巧# #运动锻炼技巧# #运动康复指南#

康复期家庭护理,这些细节很关键

2025-09-03 20:37 来源: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于:北京市

康复期的家庭护理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后半程保障”。很多时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可能直接影响康复效果,甚至引发并发症。以下这些是家属必须掌握的关键细节,帮助患者安全、高效度过康复期:

01

卧床护理:防压疮、防血栓,体位摆放是基础

• 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有“章法”

长期卧床患者最忌“一动不动”。翻身时先将患者双手交叉放于胸前,双腿屈膝,家属一手托肩、一手托膝,轻轻将其转向对侧,在背部、膝间垫软枕支撑。翻身后要检查骶尾部、足跟、耳后等部位皮肤,若发红,用手掌轻轻按摩周围(避开发红处),并缩短下次翻身时间。

• 踝泵运动:躺着就能防血栓

对偏瘫、骨折术后患者,每天3-4次踝泵运动(勾脚时让脚尖朝向自己,保持5秒;伸脚时让脚尖向下,保持5秒,每次做20组),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若患者自己做不了,家属可协助活动脚踝,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

02

进食护理:安全第一,细节决定能否“好好吃饭”

• 吞咽困难患者:“坐直、慢咽、选对食”

进食时务必让患者坐直(或床头抬高45°以上),低头含住食物,慢慢咀嚼后分2-3次咽下,吃完后再喝少量温水“冲净”咽喉。食物首选稠粥、蛋羹、菜泥等软食,避免汤汤水水(易呛咳)和干硬食物(易卡喉)。

警惕:若进食时频繁呛咳、喉咙发紧,可能是误吸信号,需及时告知医生调整饮食或进行吞咽训练。

• 手抖/偏瘫患者:用“辅助工具”减少挫败感

拿不稳餐具的患者,可准备带吸盘的碗(防滑动)、粗柄勺子(易握持);偏瘫患者用健侧手进食时,家属可将食物切成小块,放在靠近健侧的位置,耐心等待其自己完成,别因为“太慢”就直接喂——自主进食的过程本身就是康复训练。

03

康复训练:家庭配合有“禁区”,别好心办坏事

不盲目加量,“适度疲劳”是标准

很多家属觉得“练得越多好得越快”,其实过度训练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关节肿胀。正确的节奏是:训练后患者感觉轻微疲劳,但休息10-20分钟能恢复,且不出现关节疼痛加剧。若训练后第二天仍觉得累,说明量超标了,需减少时间或次数。

• 动作不标准?及时“停”并问医生

比如偏瘫患者练走路时,若出现“画圈步态”(患侧腿向外甩),或关节置换患者弯腰捡东西,家属要及时制止——错误动作一旦形成习惯,会影响最终恢复效果。此时别凭感觉调整,最好拍视频发给康复师,让专业人员指导纠正。

• 安全防护:比“练得好”更重要

训练场地要清空杂物、铺防滑垫;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家属站在其患侧或稍后方(方便及时搀扶),别只拉着胳膊(易导致肩关节脱位),可扶腰或手肘部位。

04

环境改造:让家里变成“康复友好型空间”

• 卫生间:马桶旁装扶手,淋浴区放防滑凳,地面铺防滑垫;

• 日常用品:常用的水杯、毛巾放在患者伸手可及的地方,避免踮脚、弯腰取物。这些小改动能减少患者对他人的依赖,增强“我能自己做事”的信心。

05

观察与沟通:家属是“第一观察员”

• 肢体突然肿胀、疼痛加剧(可能是血栓或关节问题);

• 训练后皮肤颜色异常(如手指发紫、苍白);

• 情绪突然低落,拒绝所有训练(可能需要心理干预)。

家庭护理的核心不是“代替患者做”,而是“帮患者自己做”。这些细节看似琐碎,却能让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更快找回生活能力和尊严。记住:耐心和科学的方法,比“用力照顾”更重要。如果遇到不确定的问题,随时联系康复科医师,专业指导能少走很多弯路。

医院地址:

府东院区:山西省太原市府东街13号

建设北路院区:山西省太原市建设北路190号

黑土巷院区:山西省太原市黑土巷铁路小区10号楼

文稿:康复医学科 王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梁丽琼

审核:王晨

康复期的家庭护理是患者功能恢复的“后半程保障”。很多时候,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可能直接影响康复效果,甚至引发并发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康复期家庭护理,这些细节很关键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5119

相关内容

家庭护理全攻略:守护健康的关键环节
宝宝生病真揪心,家庭护理是关键,快速康复有妙招
失能老人家庭护理全攻略:这些细节不能忽
慢阻肺患者的家庭护理技巧:细致入微的关怀与康复之路
家庭护理在精神障碍康复中的关键作用与实施策略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关键看这10个细节
宠物全方位护理指南:从饮食到安全的关键细节
《康复护理技巧》课件
宠物除蚤护理有多关键?这些步骤你知道吗
细胞健康是长寿和快乐的关键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