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魔灵like」来到2025:揭秘《伊瑟》的崛起与未来
9月25日,《伊瑟》正式开启国服公测,并迅速登顶iOS与TapTap双榜。游戏制作人杰克周在公告中表示:“为了这一天,我们已等待太久。”回望2020年游戏立项的节点,时间确实已经过去挺久,而与5年研发周期对应的是,今年6月《伊瑟》在海外率先开测,结果反馈极佳,首日就达到百万下载,登顶美国、东南亚多国免费榜,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产品。
随着《伊瑟》的上线,魔灵like这一品类再次引发了玩家的热烈讨论。自从2014年《魔灵召唤》奠定了这一品类的基础框架后,市场上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新品。《伊瑟》作为“第三代魔灵like”,不仅展现了行业的变化,也映射出魔灵like在2025年的新趋势。
魔灵like的核心乐趣:养成与策略的完美结合
长久以来,魔灵like都是一个相对垂直细分的品类,重头内容集中于数值设计和养成结构。以《魔灵召唤》为例,其基础玩法架构接近回合制的《暗黑破坏神》。玩家的主要目标是获取更强力的符文(装备),构筑队伍,再去挑战更难的战斗。这样的玩法闭环使得战前准备和战中决策变得至关重要,玩家需要具备更全面的角色阵容认知和对游戏机制的深入了解。
魔灵like的核心乐趣包括:
长线养成:玩家的时间与精力转化为战斗力的提升。 策略自由度:玩家在PVP中根据自身构筑与临场发挥进行策略博弈。 复合式乐趣:养成成果为PVP提供入场券。在过去十年里,各个魔灵like产品几乎都将重心放在了数值平衡和养成曲线的持续把控上。这使得玩家群体稳定但固化,导致新玩家越来越少,老玩家则聚集于几款头部产品。
《伊瑟》的破局之道:守正出新
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下,《伊瑟》展现出了破局的方式。在题材包装和叙事层面,《伊瑟》采用了赛璐璐渲染的美术风格,世界观设定为“近未来虚拟都市+科幻异能”。此外,游戏在传统回合制战斗外增添了箱庭探索玩法,角色PV动画和全程配音的主线剧情也为游戏增色不少。
游戏的关键创新包括:
丰富的角色选择:超过60名角色供玩家搭配阵容。 深度的养成体系:传统“符文”系统拆分为源器、智壳,拓展了策略深度。 务实的调整:支持后台挂机、一次性多次扫荡等机制,回应玩家对时间成本的忧虑。这种“守正出新”的策略,让《伊瑟》在保留核心乐趣的同时,触及更广泛的玩家群体。
电竞化的探索:从产品到赛事
2017年,《魔灵召唤》加入即时竞技场模式,然而魔灵like的电竞化之路并不平坦。养成深、数值重、玩家池分层明显,这些特征使得游戏难以形成稳定的竞技项目。
反观《伊瑟》,在测试期间就曾举办多场高规格的电竞赛事,吸引了大量玩家参与。这不仅展示了游戏的热度,也体现了对电竞化的重视。
《伊瑟》的电竞化策略包括:
赛事的观赏性:通过源器与智壳的双重构筑体系,增强赛事的观赏性与公平性。 赛制创新:引入BAN&PICK系统,让阵容选择成为心理博弈。 全球赛事:计划在国服上线后举办新的全球总决赛,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种高规格电竞赛事的成功举办,将为《伊瑟》的游戏生态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普通玩家加入。
未来展望:魔灵like的新篇章
《伊瑟》至今的成绩证明了魔灵like在当下依然具备潜力。随着游戏市场的成熟和玩家审美的提升,魔灵like正在经历从“小众深耕”向“大众化落地”的转变。
未来魔灵like的关键在于:
降低入门门槛:通过更友好的交互和明确的成长反馈,降低新玩家的尝试成本。 保留深度上限:在机制层面保留和扩展构筑深度,确保高水平对抗仍能产生丰富的策略变化与观赏性。总之,《伊瑟》是否会成为魔灵like的又一座里程碑,值得我们期待。你更看重游戏性还是画面表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