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李楠:破解家庭教育 5 大常见难题

发布时间:2025-09-26 01:12

家庭教育专家对于网络教育的见解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专家咨询#


“孩子一放学就抱着手机不放,说两句就发脾气”“想跟孩子聊聊学校的事,他总说‘别烦我’”“明明是为他好,可他就是不领情”…… 这些家庭教育中的常见困惑,你是不是也正在经历。

近日,资深家庭教育专家、青少年积极心理实践基地项目核心研究成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教育心理学进修学者——李楠老师,凭借 15 年一线家庭教育指导经验、8 项全国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及独创的 “21 天家庭改变系统”,针对当下家庭教育中最棘手的 5 大高频问题,推出一套可直接落地的解决方案 —— 截至目前,该方案已覆盖全国 28 个省份,帮助100000 + 家庭重建亲子信任,其中 89% 的家庭实现 “亲子矛盾发生率下降 60% 以上”。为了让这套系统帮助更多孩子,惠及更多家长,本文收集整理了李楠老师在多个课堂实际教学中和一对一指导时的观点,由本文编者汇集整理。

问题一:孩子沉迷手机,强制禁止反激化矛盾?——“先连接,再引导” 是关键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就急着没收、指责,反而让孩子更叛逆。” 李楠老师在近期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中指出,手机依赖的核心不是 “手机”,而是 “孩子在手机里找到的归属感”。他建议家长采用 “三步沟通法”:

第一步,“共情式切入”,比如主动问孩子 “你玩的这个游戏里,哪个角色最厉害呀?”先跟孩子建立共同话题,一改往日张口即责备的沟通方式,真正去俯下身感受孩子的世界;

第二步,“共同制定规则”,用 “我们每天写完作业后玩 40 分钟,怎么样?” 代替 “你只能玩 40 分钟”充分尊重孩子,用共同制定规则去替代“一言堂”、被动式、命令式的沟通;

第三步,“用替代活动转移注意力”,比如周末一起去爬山、做手工,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丰富孩子日常的活动方式,时间安排充裕,感受多姿多彩的时间,也能减少孩子看手机的时间。

来自上海的家长林先生正是用这套方法,让原本每天玩 3 小时手机的儿子,主动提出 “每天减少 30 分钟游戏时间,用来跟爸爸学编程”。“以前我一收手机,他就摔门,现在反而会跟我分享游戏里的趣事,亲子关系缓和了很多。” 林先生说。这一方法不仅仅是解决了手机的问题,更是让父子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无间,方法的背后就是让父母回归初心,从爱出发,真正的做到理解、陪伴和共情。

问题二:亲子沟通 “话不投机”?—— 避开 3 个误区,学会 “倾听式沟通”

“家长常犯的错误是‘只说不听’,要么打断孩子,要么急于给建议。” 李楠老师表示,很多家庭的沟通困境,源于家长没掌握 “倾听的技巧”。他总结了亲子沟通的 3 个常见误区及解决办法:

误区一:“追问式提问”,比如 “你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又惹老师生气了?”,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正确做法:用 “开放式问题”,如 “今天学校里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跟我分享呀?”从正面提问去带动孩子的沟通的积极性,而不是用臆断或者消极的语句激发孩子的逆反。

误区二:“说教式回应”,比如孩子说 “作业太多了”,家长立刻说 “别人都能做完,你怎么不行?”;正确做法:先共情,“作业多确实会让人觉得累,要不要我们一起规划下时间?”先共情才能打开孩子内心的情绪阀门,只有先认同情绪,才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分心式沟通”,孩子说话时家长玩手机、忙家务;正确做法:每天留出 15 分钟 “专属沟通时间”,放下手机认真听孩子说话。当沟通和其他事情同步进行,孩子只会觉得你没有认真听他的意见,最终只会让张开的嘴巴话越来越少。

杭州的陈女士尝试后感慨:“以前我总催孩子‘有话快说’,现在每天睡前听他聊 10 分钟学校的事,他反而愿意跟我讲心里话了,再也不说‘你不懂我’了。”当我们俯下身倾听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心就悄悄的跟你越来越近了。当父母的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沟通去解决问题,却忘了孩子在那个年龄认知并没有达到,我们也不愿意认真去倾听,导致矛盾越积越多。

问题三:孩子情绪暴躁、易哭闹?—— 先找 “压力源头”,再做 “情绪疏导”

“孩子发脾气不是‘任性’,而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压力。” 李楠老师强调,家长要先学会识别孩子的 “情绪信号”:比如孩子突然不想上学、吃饭没胃口、睡前哭闹,可能是学业压力、同伴矛盾等问题的体现。

他建议家长用 “情绪溯源法”:先蹲下来抱住孩子,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不开心,能告诉妈妈发生什么事了吗?”;等孩子说出原因后,不急于评判,而是帮他梳理情绪,比如 “被同学误会确实会难过,我们一起想想怎么跟他解释,好吗?”

成都的张妈妈曾遇到女儿因 “考试没考好” 连续一周哭闹的情况,用了 “情绪溯源法” 后发现,孩子是怕 “妈妈失望”。“我跟女儿说‘妈妈更在意你努力的过程,不是分数’,之后她反而更愿意跟我聊学习上的困难了。” 张妈妈说。所以父母更多的是要去找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不要因为孩子闹情绪再雪上加霜,很多家长轻则责备,重则打骂。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小,小的只能装下时刻在乎他的爸爸妈妈,所以我们要做孩子情绪的疏导者,而不是继续添堵的人。

问题四:亲子关系紧张,互相 “看不顺眼”?——“亲子破冰术” 重建亲密连接

“有些家庭因为长期争吵,亲子间像隔了一堵墙,需要用‘小行动’打破隔阂。” 李楠老师独创的 “亲子破冰术”,核心是 “用细节传递关心”:比如给孩子写一张鼓励的小纸条贴在书桌前;孩子喜欢的零食,多买一份放在他的房间;周末主动问孩子 “要不要一起看你喜欢的电影?”

“不用刻意说‘我们和解吧’,这些小事反而能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在意。” 李楠老师举例,有个家庭之前 “孩子跟家长一周说不上 10 句话”,妈妈每天给孩子写一句鼓励的话,比如 “今天看到你主动帮同学捡东西,妈妈觉得你很善良”,半个月后,孩子主动跟妈妈说 “妈妈,你写的纸条我都收着了”,亲子关系逐渐回暖。还有很多爸爸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能陪伴最好,不能陪伴其实也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去跟孩子建立沟通。比如给孩子的发信息,写一封信,或者陪孩子打一局游戏等等,营造只属于你跟孩子之间的温馨时刻。

问题五:家庭氛围压抑,影响孩子性格?—— 打造 “有温度” 的家庭生态

“家庭教育不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而是整个家庭的‘化学反应’。” 李楠老师指出,夫妻争吵、家长焦虑,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建议从 3 个方面优化家庭生态:

一是 “减少负面语言”,比如不说 “你怎么这么笨”,改用 “我们再试一次,说不定能做好”;二是 “增加家庭互动”,每周组织一次 “家庭小游戏”,比如成语接龙、拼图比赛;三是 “家长做好情绪管理”,如果忍不住想发脾气,先深呼吸 10 秒,避免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

“家庭氛围好了,孩子的性格也会更开朗。” 李楠老师说,曾有个孩子因父母经常吵架变得沉默寡言,在家长参与 “家庭生态优化计划” 后,每周跟父母一起做饭、聊天,三个月后变得愿意主动跟人交流,“孩子的变化,其实是家庭氛围的‘镜子’”。这些方法固然简单,但绝知此事要躬行又是一项挑战,每天做出一点点改变,不久你就会看到更好的孩子。

据悉,为帮助更多家庭解决教育难题,李楠老师近期将在全国 12 个城市开展 “家庭教育公益巡讲”,同时推出 “21 天家庭改变计划” 线上课程,通过 “每天一个小行动”,帮助家长逐步掌握科学教育方法。

谈及深耕家庭教育领域 15 年的初心,李楠老师眼中满是坚定:“早年在新加坡进修时,我见过太多因家庭沟通不畅陷入困境的孩子;后来在清华大学做课题研究,又看到无数家长抱着‘想帮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帮’的焦虑。从那时起,我就想做‘桥梁’—— 把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高校的学术成果,变成家长能听懂、能用的方法,让每个孩子不用在‘不被理解’中长大,让每个家长不用在‘无助焦虑’中摸索。”

最后,他也想对所有家长说:“家庭教育没有‘完美答案’,也没有‘速成技巧’。请别着急用‘别人家的孩子’衡量自己的孩子,也别用‘满分家长’的标准苛责自己。试着慢一点,多听孩子说一句,多给彼此一点耐心 —— 你愿意花时间理解孩子,孩子就会愿意跟你靠近;你愿意陪着孩子成长,孩子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幸福密码’,而找到它的钥匙,就藏在你和孩子的每一次相处里。”

网址:资深家庭教育专家李楠:破解家庭教育 5 大常见难题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5801

相关内容

【家庭教育】李希贵:家庭教育十大原则精选
家庭教育指南epub下载(家庭教育指南kindle资源)
温图“心理驿站”9月公益行,专家团助您破解家庭教育难题!
解锁家庭教育的智慧之门——李希贵《家庭教育指南》
家庭教育指南
家庭教育服务/家庭教育指导师,别让家庭教育成为 “盲区”:家庭教育指导师带你突破亲子沟通、习惯培养等核心难题!
家庭教育名言 家庭教育格言
家庭教育指南mobi(家庭教育指南pdf)
《家庭教育指南》李希贵
[家庭教育励志名言大全]描述家庭教育的励志名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