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看到《白莲花度假村》的大结局后,立刻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了剧透,真的是忍不住。于是,我决定找心理咨询师聊聊我为何如此热爱剧透。
在咨询中,我坦言我并不在乎剧透带给他人的感受。虽然有人会因为剧透而生气,但我从未对此感到过多担忧。在我看来,剧透似乎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对这个逻辑的坚持让咨询师有些好奇。
咨询师提问我,是否会选择“挑人剧透”,即了解身边的人能否接受我的这个风格。我如实回答,虽然在我观察中,确实有人对剧透感到不悦,但这些反应并未改变我的做法。对于我来说,剧透就像是一种放松的方式,甚至更像社交的调味料,而非一种禁忌。
心理的角度也让我反思:正因为我对剧透的漠不关心,我可能错过了被剧情深深触动的体验。但是让我惊讶的是,我并不羡慕那些在剧情中全情投入的人,反而相反,我觉得他们显得有点傻。我更向往一种自由感,不愿意生活在“太认真”的框架里。
心理咨询师进行了深入探讨,明确指出,我并没有意识到我的剧透行为可能会干扰他人的观影体验。社交平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空间,在那里我的言论会影响到他人的情感,而这种自由的表达也同时会遭受到误解和反感。
“你是说我的方式不是主流,我就是错了吗?”我不解地反问。咨询师表示,这并不是我的错误,而是我的行为与他人的观影期望之间的冲突。这个冲突涉及道德与自由之间的平衡,关键在于我是否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后果。
我意识到,剧透可能会让我失去朋友、粉丝,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件小事。咨询师提醒我,虽然剧透是我的自由,但也要承担可能的后果。有些人因为这个而疏远我,有些人会贴上“情商低”的标签。
我开始反思,我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代价。在我看来,与人建立连接的价值意外重要,这让我不得不考虑在社交中适度克制的必要性。
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共鸣,是真正建立有趣关系的基础。虽然我依然热爱着剧透,但我明白保持人际连结的重要性,未来可能需要在这条自由与连结的道路上,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