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笔和剑如何彼此成就

发布时间:2025-09-26 08:47

庆祝彼此的成就,增强自尊和自信 #生活知识# #生活规划# #情感关系#

新编京剧《颜真卿》

◎一粟

历史上,颜真卿是“文以载道”的化身。作为文人,他的楷书雄浑如庙堂重器,承载着儒家正气;作为政治家,他一生笃行忠烈,在安史之乱中举义抗贼,晚年孤身劝叛从容赴死。他以墨笔传递道义,更以生命践行士大夫精神,将艺术人格与政治风骨熔铸为千古不朽的丰碑。

化解政治家与书法家的身份割裂

颜真卿的双重身份在史书中相得益彰,但在有限的舞台时空中却极易产生叙事上的割裂和重心上的失衡。如何找到“文”与“道”在戏剧情境中的融合点,即让其书法艺术成为政治行动的延伸与外化,这是创作上的一个难题。若过于侧重“政治家颜真卿”,详尽描绘其忠烈事迹与政治抉择,虽能凸显其风骨,却失去了“文”的独特载体;若只写“书法家颜真卿”,虽能展现其书法创作上的视觉奇观,却有可能削弱他命运的历史厚重感与悲剧性,使“道”的精神沦为空泛说教。

近些年来,一些创作者不再局限于传统文人的风流雅趣或怀才不遇,而是开始注重他们的家国情怀表达,将人物置于历史危机和伦理抉择中,展现个人命运与国族命运的联系,以及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新编京剧《颜真卿》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

叙事连贯又留出艺术表达空间

在叙事结构方面,《颜真卿》以安史之乱期间的政治与军事行动为主线,依照时间顺序呈现颜真卿组织抗敌、遭谗被贬及最终殉国的历程。这一线索保持线性叙事特征,构成剧本的情节框架。暗线则呈现三个关键场景:“战袍题诗”作为战士歃血盟天的象征之举;《祭侄文稿》的创作过程展现情感与艺术的交融;“自撰墓志铭”完成对人物精神的最终定格。这些场景以点状形式穿插于主线叙事中,成为间歇性的艺术表达段落。

这种叙事方式在保持历史事件连贯性的同时,为艺术化表达提供了适当的空间。两条叙事线在“祭侄”一场实现结构性融合,该场景承担剧情推进与艺术表现的双重功能,将人物的情感反应通过书法创作过程外化,使历史事件与艺术表达达到叙事上的统一。

同时,本剧并未回避艺术与政治的关联。颜体书法雄浑刚正、法度严谨的美学风格,成为颜真卿刚直不阿人格的外化象征,也成为官场上忠奸斗争的诱因。政敌因其书法愈感忌惮,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让书法不再是孤立的文化符号,而是介入政治斗争、推动戏剧冲突的关键元素,进一步强调了“人如其字,字如其人”的精神统一。这不仅是一位忠臣的故事,更诠释了一种文化精神的形成过程,即艺术与人格彼此成就。

舞台形式与主题形成内在关联

导演李卓群近年的创作轨迹显示出从形式创新向叙事宏大的转型倾向。从京剧《鉴证》到北京曲剧《九重阙》,再到新编京剧《颜真卿》,其作品主题逐渐由个体小情小爱转向家国情怀。

在导演手法上,李卓群延续了其惯用的明检场特色,并通过舞台元素的符号化运用,构建出具有视觉隐喻性的舞台语汇。剧中,战士的头盔作为“点”的意象,帐杆形成“线”的延伸,帐幔构成“面”的铺陈。这些元素既象征战场环境,又与颜体书法刚劲方正的美学特征形成呼应,使舞台形式与主题内容产生内在关联,实现了“文”与“道”在视觉层面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对传统戏台“三面舞台”结构有所借鉴。在乐池前方外延舞台区域,安排角色进行插科打诨和交代剧情的表演,这一设计既保持了主线剧情的严肃性,又为作品增添了传统戏曲的表演特色。

《颜真卿》中的英雄主义风格标志着李卓群从小剧场实验性创作走向主流大剧场叙事、从形式探索向内容深化的创作方向转型。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艺术发展路径,也反映了当前戏曲创作一种整体的倾向性。

颜真卿手中的笔与战场上的剑是同一种武器——皆是以“载道”为终极使命。政治家身份和书法家身份只有艺术表达上的主次之分,没有分量上的孰高孰低,颜真卿如此,古今文人亦如此。

供图/国家大剧院

网址:颜真卿的笔和剑如何彼此成就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6483

相关内容

颜真卿:人人都知《祭侄文稿》写得好,几人知颜氏三十余口被斩?
大唐颜真卿魂归齐鲁故里 王筱喻长篇纪实小说《大唐颜真卿》问世
颜真卿与《兰亭序》的墨池血泪
颜真卿流传四川唯一真迹!这才是“标准中国字”,1000多无人超越
山东发现1500年前石碑,颜真卿楷书正是学的它,雍容大气令人赞叹
在友情中携手并进,成就自己(一):友谊是彼此“成就”
卿卿误我,我误卿卿?看郭德纲此次对秦霄贤的二次托举能否成功!
大理寺少卿之女的快乐日常
明星素颜生图幻灭?邓紫棋瘦矮,高圆圆方脸,董卿真实颜值惊了
原创中国最有名的的10位书法家,一笔一划皆为国之珍宝,你全认识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