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哲学:披上哲学外衣的新宗教

发布时间:2025-09-27 12:42

幸福生活哲学3:健康是幸福的基石 #生活知识# #生活理念# #幸福生活哲学#

所有的人都苛求着幸福 而哲学能让人获得幸福 因此所有人都需要哲学 ——《哲学带不来幸福》P43

其实个人认为这个不叫做哲学带不来幸福,而是幸福哲学带不来幸福,因为根据作者的观点,幸福哲学不等于哲学,甚至算不上哲学,那哲学的任务本身也不是让人幸福的,所以带不来幸福的锅,不应该要哲学来背,更何况哲学也没说要让你幸福,而是幸福哲学说的。作者首先围绕哲学家对幸福哲学的态度展开,然后描述幸福,再对对幸福哲学进行怀疑和追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以下就沿着作者的思路聊聊我自己阅读的感受。

作者首先论述了不同“教徒”对于幸福的定义,这些“教徒们”鼓吹着学哲学可以获得幸福,疗愈自己读哲学比吃药更有用。这也让我想到了一些场景,鼓吹大家去学习,说着疗愈自己,现在市面上各种心灵鸡汤也越来越多,但是睡不着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这些“教徒”的宣称是对的,那应该是睡得着,睡得好的越来越多才对呀!

作者继续论述了这些“教徒”是如何引领人们的,诡计的第一条就是“下达不明确的指令。”其实我觉得这一条很多都在用,宗教在用,心理学在用,迷信也在用……尤其是我所了解的分析心理学,到目前为止我去询问那些大咖们,分析心理学的具体操作流程,以及来访者的一些治愈工作,总会收到一些抽象的,操作空间巨大的框架,听上去很有道理,如此这般便好啦,但是拿下来就是不会做,人后又进入了看书学习,无知,继续看,更无知的死循环。幸福哲学也是如此言说,如此这般便幸福了,但是继续追问“此”是啥呢,就搞不清啦!

靶子已立,作者开始抛出自己的观点了,反对幸福哲学,首先要瓦解的不是幸福哲学本身,而是描述幸福哲学的一些观念,比如幸福是必然的,作者从法语、拉丁语等语言的词源学角度描述幸福是与运气相连,进一步推断是偶然的,有点感觉在说着,这是常识,谈幸福哲学的“教徒”在扭曲常识。然后作者搬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说他们都视切断幸福和偶然的联系为目标。为何要切断,那是因为之前是彼此相连呀!

前奏结束了,该说本身啦,不过说幸福本身前还是要谈谈现象,这个现象便是心灵鸡汤横行,“教徒们”呼吁所有人学哲学,哲学会带来幸福。然而幸福是什么呢?有多少种呢?各种间的区别如何呢?作者如此表达:一种幸福和另一个种幸福之间的距离,可能如同狗(chien, 吠叫动物)与猎犬座(Chien)之间的距离一样遥远。但幸福哲学的“教徒”无视了这一点,笼统的说着幸福哲学。这样还是有点不过瘾,作者接着列举事实古人的幸福和现代人的幸福定义的区别,说了很多,但我觉得也就是为了说明幸福不等于智慧,幸福的人不等于智者。作者在这一小篇中很夸赞智者,说他们是超越与幸福和不幸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宗教故事:

百丈禅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并随众散去。有一日却站着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我于五百年前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我说不落因果。结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

师云:“汝但问。”

老人便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师云:“不昧因果。”

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我已免脱野狐身。住在山后。乞师依亡僧礼烧送。”

次日百丈禅师令众僧到后山找亡僧,众人不解,师带众人在山后大盘石上找到一只已死的黑毛大狐狸。斋后按送亡僧礼火化。

幸福定义相关谈后,该开始说幸福哲学了,作者从四个方面来论述的,分别是:忽视历史、忽视消极面、忽视文化和忽视道德,作者虽然是分开论述,但是我认为这几个都是连续的。

作者最开始批判幸福哲学的依然是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所有人都想要幸福。其实这样的态度是与哲学本身相冲突的,因为哲学应该始于怀疑,比如被称为“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就连我是否存在都在怀疑,而幸福哲学你凭什么说所有都想要幸福呢?更何况历史上有人怀疑,比如索福克勒斯、皮浪(详见本书第86至88页)等人对幸福怀疑的呼吁。但是幸福哲学的“教徒”忽视了,那么忽视的仅仅是一个观点吗?不,他们忽视的不仅仅是对幸福的怀疑,而是在忽视消极面,用这样的正面来迷惑麻木了消极面,实际上是“教徒”的自我麻痹,犹如某些宗教和政治家也是如此,一味的追求所谓正面的内容,而忽视其正面之下丑陋的现实。想起柏杨写了本《丑陋的中国人》,虽然有很多人批评他羞辱中国人,但还是有人诉说着他呼吁的意义,在我看来他至少有勇气去面对或诉说那些不可见的内容。而在心理分析中也会谈及阴影,不能了解自己的阴影是危险的;印第安的传说也告诫人们在中午出门是危险的,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在多个领域上也都承认了阴影的意义,那么幸福哲学避开了。忽视文化就是说有些文化里并没有追寻幸福哲学,差异性我想是必然的,但要强行关联也能说得上,比如中国对于道教的身心修炼,你说是不是追寻幸福呢?这很难说,但人家明说的是追求长生,至少没明说是追求幸福,也就不展开赘述了。忽视道德让我想到了人们批判的乐不思蜀,刘禅在别人那,如此欢乐,幸福不?不好说,但是人家赞扬的是殉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那玉碎是幸福吗?

幸福哲学的历史不想说啦,大概就是沿着智者到理性,然后到圣人,再到学者,最后又到了“智者”重现,但是今非昔比。不过在138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阳》这一小篇对第欧根尼和西门史坦拉的对比,讽刺得很精彩。现实社会里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虽然意义并非一致,但是这个类型差不多,比如东方经典的故事有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等。

最后一部分,其实才是最精彩的,看前三篇,很容易让人误会,作者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但是最后这一部分,作者在认真科普哲学是什么,能做什么,哲学真正正视的是什么,虽然本书有着为了吸引读者去读,但我想作者最终还是为了最后这一篇吧!饱含着对现代哲学寻求幸福的担忧,甚至对未来哲学人道路的反思。

作者分析了现在人们为何追寻幸福哲学,一方面是哲学的雄心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反抗精神本身成了日常消费的产物。哲学的都不知道,雄心更不好理解啦。就说说作者说的第二点吧,作者说幸福哲学把自己打造成社会批评专家,反消费、反工业社会等等就能获得幸福。这些宣扬不会改变社会,但是会让人自欺欺人,觉得自己成为了胜利者。写到这忍不住去说下很多商家,搞什么撕书阅读、思维导读阅读,讲书等向大众输送着所谓的书本知识,有人曾经还傲娇的像我炫耀,她一年读了几十本书,一问她怎么读的,就是别人列出纲要,然后她看了,便是读完,多说几句,就是听说过那样一个名词,知道一个作者或者名字,却对其思想没有任何了解,但是背出两个名词,就自以为懂了的自欺欺人或许比那个背不出名词能承认自己的无知似乎要更难得可贵吧!遗憾的是,今天的我,这本书读完了,还背不出几个名词,这样的产出效率实在太低,真比不上背几个名词来得快!

对于最后的结论《再好不过了》,我不想说什么,就摘抄几句与大家共享吧!

“哲学不应该追逐幸福,而应该寻求真理。”

“哲学的高贵和责任在于维持不安。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将思维放入困境,固执地建构不适合不安的系统,无论是思维系统、逻辑系统、道德系统、政治系统还是存在系统……”(想起前阵子和朋友的讨论,说我想弄个儿童哲学小组的尝试,做一些可讨论的思考,学着马修斯书里的,与儿童一起讨论一些话题,比如花会快乐吗?朋友说,人家小孩回去问家长,花会快乐吗?人家以为你是个精神病,家长会打你的!好吧,我信啦!)

最后的致谢里,作为哲学家的作者再度讽刺了一波幸福哲学家,说自己感受到毋庸置疑的稳稳的幸福!而这是他的爱人莫妮卡·阿特朗让他感受到的,并非幸福哲学!

网址:幸福哲学:披上哲学外衣的新宗教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7888

相关内容

【包邮】大众哲学丛书:经济哲学读本 宗教哲学读本 道德哲学读
哲学、宗教
哲学家那些关于幸福的哲学
《生活智慧 书籍 哲学 宗教 思维科学》
苏格拉底的幸福哲学
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散文《幸福的哲学》
哲学上的幸福是什么
幸福的哲学 pdf epub mobi
幸福的哲学(精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