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由凉转寒,敛阳防燥(节气与健康)

发布时间:2025-10-10 08:34

寒露吃柿子,补脾益胃,收敛肺气。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生活常识普及# #生活节俭小窍门# #节气养生法#

  更多精彩扫码观看

  10月8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春琛介绍,寒露是秋季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昼夜温差进一步扩大,晨晚寒意明显,秋燥也更加突出。寒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进一步收敛,阴气渐盛,养生应注重防寒保暖、滋阴润燥,同时注意调畅情志,以适应气候转换。

  王春琛提醒,在起居方面,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以顺应阳气收敛。此时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推荐采取“内贴中松外收口”的穿衣方法:内衣柔软贴肤,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衣物宽松吸湿,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最好有收口设计,保护颈、腕、腰和脚踝不受风寒。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寒露后尤其要防“寒从脚下生”。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并按摩太冲、太白、太溪等穴位,以温通足三阴经,增强防寒能力。除泡脚外,也可艾灸涌泉穴,起到滋阴补肾、调理冲任之效。

  “饮食上,当侧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王春琛表示,寒露时节,燥邪当令,最易伤及肺和脾胃,可多食梨、苹果、葡萄、百合、银耳、莲藕等柔润之物;早餐宜温食热粥,如粳米、小米,以健脾胃、补中气;要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燥热类食物。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另外,可适当吃些柑橘、石榴等酸味果蔬,既敛肺气,又助肝气调达。

  寒露时节,风起叶落,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王春琛提醒,此时可通过搓两胁、扩胸等简单动作,来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建议多参加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舒畅气血、调节心神。运动不宜过量,微汗即可,以保持体内阴津内敛。

  “寒露是深秋向冬季过渡的关键时期,养生重在防寒、润燥、敛阳、守平衡,为安然入冬奠定坚实基础。”王春琛说。

(责编:邢郑、孙娜)

作者:王美华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网址:寒露:由凉转寒,敛阳防燥(节气与健康) https://c.klqsh.com/news/view/269671

相关内容

白露节气,阴气渐强,寒意生、燥气浓,养生有讲究
白露:秋凉渐至,正宜润补(节气与健康)
寒露节气,几点饮食建议请收好
「节气·健康科普」白露养生循要点,顺应时节护健康
【节气·健康科普】白露养生循要点,顺应时节护健康
立秋:阳消阴长,滋阴润燥(节气与健康)
“四不、五要”!寒露时节如何养生?这篇文章为家人收好
白露到来,气温渐凉,教你如何应对季节变换
养生百科:寒冷干燥季节如何保健养生
四季养生秘籍,跟着节气活出健康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