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停:继续以更坦诚、更痛苦的方式书写母女关系
家庭成员紧急联系方式:电话分列父母、配偶、子女,写明姓名及关系。 #生活技巧# #紧急应对技巧# #紧急联系方式存储#
“我希望做一个只写自己必须写、不写就会满溢的作家,如果没有非说不可的事,就能安静闭嘴的作家。”继《在小山和小山之间》后,青年作家李停近日推出第二本小说《水在岛中央》,继续深入家庭内部,重新书写与理解母女关系。她在采访中坦陈从学电影到写小说,是因为“有了特别想说的事”,但因为经济责任,她无法成为一名职业作家。不过,她并不掩饰在写作上的野心,希望“不仅在国内,也在国外被更多人看见”。
常年生活在日本,李停和国内的流行语境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她不看短视频,这也减缓了她的焦虑,让写作更加从容。她也不相信有天才作家,她说:“我是一头扎到社会里的那种人,不是在家里关门读书的那种人。”
01
看清自己和母亲的关系,
会影响我们看其他事物、看自己的方式
记者:你的第一部作品《在小山和小山之间》出版后引起了较大的关注,其间你的心态有没有什么变化?现在第二本书《水在岛中央》出版了,会对评价或市场有所期待吗?
李停:自己觉得好的东西,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和反馈,特别鼓舞我,让我对自己接下来要写的内容更有信心,所以有了《水在岛中央》。这本书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这不是我能控制的,我只能说,它是我当时能写出的最真最好的东西。
记者:两个书名都是与自然相关的景物,是有意为之吗?
李停:可能和我本科学电影有关,我对画面很敏感。写小说前我首先有书名,一般是个很短的句子,那是我对于整个小说最为原始,也最为核心的意象,甚至氛围都从那个意象开始。它首先作为一个画面存在,然后我会细细放大和补充这个意象。顺便提一句,目前正在写的第三本书,也是一样。
记者:为什么会从电影方向转向文学写作?
李停:学电影剧作的时候我也有写小说,我认为文字不分家,但我很长时间以来的问题是,始终写不出自己觉得满意的小说。后来我觉得这是因为我根本没有特别想说的事,所以都在“编自己也不感兴趣、只是似乎会发生的故事”。到写《在小山和小山之间》,我有了特别想说的事,小说又成为合适的载体。
记者:我很好奇《水在岛中央》的开篇是如何而来的?养老问题像是冰山一角,越往后看,越发现它最根本的叙述还是来自于母女关系。
李停:生活里我见过这种荒诞的场面,把一个门牌一换,整个楼就变了用途。我会考虑:楼里的人命运如何?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遇到过这种“突然被放置到某个境况,并没有选择和了解,只得随人摆弄”里的时刻?
养老院的问题,并不是单独的问题。我对养老问题其实不太了解。养老院只是一个例子,它和空岛、社会对妈妈的评价标准一样,都只是我们可能遇到的、我们未可知的安排。当然,养老院也有它的特征:体力和智力都不如以往的人会比普通人有更多困难。
记者:书评人吴玫说,你再一次用故事提问:今天我们如何做母亲?你的两本书都聚焦母女关系主题,你对此的认知是否发生过一些改变?接下来还会继续书写这一主题吗?
李停:是的,在我生活和写作的同时,我的认知也发生变化。尤其是我作为小说作者必须客观看待这份感情时,我得到了自己独自思考时不曾有过的视角。然后我会感受到,母女关系不是独立的,看清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会影响我们看其他事物、看自己的方式。接下来的这本书,还会继续写这个主题,以更坦诚、更痛苦的方式。
记者:想问一下,你是否从自己的母亲身上获得过一些灵感?
李停:肯定有,因为她是我接触最久、理解最深的女性,不可能有之一。但我同时也在别人,尤其是其他女性身上获得灵感,具体哪部分灵感对应哪个人,哪个人在哪个时刻触动我最深,这是无法考证的。只能说,我观察其他女性,包括我自己,这种观察筑成了我这个人,进而决定了我的下笔之处。
记者:我想在琼登场之前,应该会有人和我一样,在心里指责珍的母亲因为照护身为特殊儿童的哥哥而忽略珍,甚至珍也是这样想的。但答案其实就在琼的身上,这位苦苦周旋在职场和家庭之间而精疲力竭的妈妈,让七十几岁的珍理解了母亲,但我想这种理解又是少数的。
李停:一天只有24小时,一个人能做的事只有那么多。而许多妈妈每天都在超负荷劳动,每一天,无人在意。一旦她们倒下、崩塌,甚至只是抱怨几句,就会变成道德低下者,谁都能来批评一句。这种畸形的重压,并不难以理解,只要你在意那个人,尤其是当你发现那个人早已经在被责怪之前自责很久,你就会理解一切。
一个因为不想重蹈自己的母亲的“苦难”而拒绝生育的女性,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自己的“阴影”以及没有生育的原因来自母亲——这个具体的人,甚至对她有股奇怪的“恨”。但我仍然希望在虚构里,让她有一个机会去看清,这些源头不是母亲,母亲也是受害者。
记者:你在这本小说中关注到很多社会问题,如养老院和儿童院一定要二选一吗?特殊儿童的照护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小说并没有给出答案。
李停:社会问题最多只是背景,我认为也很现实,并没有超出我对现有情况的了解。这些背景中的荒诞之处,我希望一些读者也有一样的感受。
02
我对外界和人感兴趣,
一头扎到社会里,不是在家里关门读书
记者:你在后记中写道:如今我们总在追求效率,听人讲话恨不得立即抓到重点,可悖论是,如果我们缺乏倾听的能力,可能不会听到重点。这句话让我感同身受,在我看来,倾听是一种能力,并且不是天生的。你什么时候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倾听或被倾听呢?
李停:我从小就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同一个故事,我会求证几个人的说法,看他们各自的版本里的漏洞和真实。然后我会联系他们各自的性格、脾气,在我心里对真假做取舍,最终在我心里编造一个独属于我的故事。这是我的小游戏。
当轮到我倾诉时,我会很在意对方的反应。这里不涉及其他判断,我只想知道对方是不是真的有兴趣。如果对方只是敷衍,我也会回敬同样的敷衍;如果对方表露真情,我也抱之真心。这是我的性格。
记者:你提到的一些与写作无关的职业反过来丰富了你的写作内容,具体指哪些呢?
李停:我做过不同的工作,因而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和观察的机会,我没有什么好写的。换句话说,如果我只能通过编造一些辞藻和无心的故事来写作,那我不会写。
比如我做过世界知名化妆品公司的职员,也认真学习税务知识报账,这些工作我都连续做了几年,不是体验生活式的,我对体验生活不感兴趣。我对外界和外界的人感兴趣,我是一头扎到社会里的那种人,不是在家里关门读书的那种人。
记者:你如何看待成为一个作家?你觉得是不是会有一些必要条件?
李停:日本有一些“文豪”,去他们的故居就会知道他们的环境是多么好:宽敞的古屋、舒适的布置、附近庭院酒家、照顾起居三餐的佣人或夫人。我以前觉得这是写作的必要条件。现在我不这样想了,但也不认为穷困的生活会是写作的帮手。如果时刻都要提醒自己是为生计而写作,很难不走偏——迎合市场,过分保守——同时又写废了手。
记者:有没有哪位作家是你视为“天才作家”的?
李停:应该没有天才作家吧,写出一本也许是天才,但持续写作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辛苦和付出一定是有的。
记者:你想成为怎样的作家?
李停:我有自己的家庭,想要保护自己现在的生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我很怀疑自己能不能只当一个作家,而不用做别的工作来维持经济状况。
如果排除现实理由,我希望做一个只写自己必须写、不写就会满溢的作家,如果没有非说不可的事,就能安静闭嘴的作家。就像我现在这样。
记者:你刚说自己是扎进生活的人,而写作的人通常都有一颗敏感的心且关注细节,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李停:当然。不敏感,是不会发现问题的。我非常关注细节,故事是虚构的,但细节必须真实。如果一个细节我不确定,我就不会写。老人、不生育的女性、特殊儿童,我不会闭门造车,我必须见到真实的人。其实只是见到也不够,还要交流、持续观察,不然我不敢写他们的细节。读者那么多,再小众的描写也会被人看出真假。细节一假,质感就没有了。细节假了,自己在写作的时候也难全心投入感情,会一直很游离。
记者:你常年在日本生活,你是否感受过短视频流行的影响?或者说你怎么看短视频的流行让表达浅显化的观点?
李停:短视频在全世界兴起,但日本相对国内是慢节奏的。日本的实体书店还有很强的生命力、地铁或一些等候室里仍然有很多看纸质书的人,大家还在留恋纸质书,这些可以证明。
我完全不看短视频,如你所说,短视频让表达浅显化。而且短视频让人追求更多的刺激,更高的获得信息的效率,而这些都是没有上限的,最后我怀疑人会被机制控制,而非利用好机制。
作为作家,我关心的是人为什么会被这种机制吸引。其中一个理由,我认为现在的人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和其他人的连接。这种缺乏,被短视频补上了。这种缺乏,仍然需要发掘新的着力点,比如文学,比如电影,比如知识普及。我在这方面还是乐观的,认为哪怕只是为了对抗短视频,我们还大有可为。
记者:让我们再讨论下另一个流行:AI写作让我们开始忧虑作家是否会被替代,AI技术在翻译、绘画等行业的威胁似乎更明显。
李停:我认为AI写作会替代掉很大一部分作家,和其他职业。有时候我觉得它在代替我们审查某种艺术形式或商业行为里的种种情形。首先被淘汰的一定是可以流水线制造的那些东西,换言之,没有那么特别的东西。
可以超越流水线制造,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少之又少。在AI进化的今天它们会更加生动和耀眼。只要我们还没有把人心完全研究透彻(这是文学的方向),我们就无法把人心的全貌告知AI,于是,我们仍然有AI无法到达的天地。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你最近关心的新话题是什么?
李停:最近关注医学新进展,有些病从技术层面上已经被攻克了,但仍旧因为费用高昂而导致很多人失去生命。这不是简单的贫富差距问题,许多环节都有苦衷。这种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问题里,有很吸引我的东西,我喜欢在这里面找到只属于自己的一个切入角度,看整个世界。
网址:李停:继续以更坦诚、更痛苦的方式书写母女关系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0445
相关内容
李停:继续以更坦诚、更痛苦的方式书写母女关系李停谈《水在岛中央》:我觉得它好读、简洁、真诚
李清照的关系网:姐夫是蔡京,妹夫是秦桧,有个远亲更是家喻户晓
黄圣依、陈梦加盟,《是女儿是妈妈2》解锁母女关系的密码
安度晚年的最好方式,大概是以下三种方式
写给正处于分手后痛苦的我们丨亲密关系指南
快乐教育绝不是拒绝“辛苦”,而是拒绝“痛苦”!
痛苦和快乐的关系是什么?
怎样让朋友关系更和谐 安全教育课件.ppt
最舒服的亲子关系,为什么是可以经常说“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