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如何守护深度阅读?民间读书会以多元探索激活阅读生命力
深度阅读可以探索复杂主题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深度阅读#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0月18日报道:今天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诞辰纪念日。当天,植根于先生曾深耕的大场热土的“行知读书会”,同步举办七周年庆典活动,这场文化活动,不仅回望了七载发展历程,更以温情与前沿交织的内容,展现了民间文化平台在传承精神、陪伴成长、探索时代命题中的独特价值。
从“文化充电站”到市民精神家园
201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大场镇与阎华工作室携手打造的“行知读书会”,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内核,成为大场镇乃至宝山区的市民修身基地。七年来,它以180余场线上线下活动编织文化网络,近200位嘉宾的专业分享与4000余名粉丝的热情参与碰撞出独特的文化共鸣。
庆典现场,“感恩”成为核心关键词。五位深耕读书会的嘉宾获颁“行知灯塔奖”,他们的付出与风格,勾勒出读书会的多元文化底色:央视诗词大会命名专家、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方笑一以诗词解读传递经典魅力,获评“最诗意嘉宾”;歌唱组合“力量之声”自读书会创立便以主题歌《爱满天下》致敬陶行知精神,当选“最长情嘉宾”;音乐剧演员史博伟则以创新活动形式,为传统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拿下“最新锐嘉宾”。
相较于嘉宾的“引领”,三位“行知同路人”的故事更显温情。其中,从宝山民办华耀宝山学校走出、如今就读于复旦附中的王一辰,成了动人的成长样本。“这里是我的第二个课堂。”王一辰回忆,小学时跟随父母参与读书会,曾从“大观园植物生长特点”“建筑布局构造”等独特视角解读《红楼梦》,这种跳出课本的知识维度,不仅拓宽了他的认知,更助力他在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斩获一等奖。“未来出书,一定要到行知读书会来发布。”少年的承诺,印证了读书会“陪伴成长”的深层价值。
AI时代,读书会如何守护“深度阅读”?
在温情回顾之外,本次庆典更将目光投向未来,“科技与阅读的碰撞”成为核心议题,直面AI时代阅读与创作的变革与挑战。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带来团队新开发的小说创作大模型,通过现场演示,具象化呈现AI对长篇写作的辅助作用——从情节构思到语言表达,AI正成为创作的“新工具”。
而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于海则从社会学视角提出思考:AI时代信息爆炸,人们获取内容的门槛降低,但“深度阅读”与“优质内容筛选”的需求却愈发迫切。他认为,行知读书会在海量读物中为读者“优选佳作”的定位,正是其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网址:AI时代如何守护深度阅读?民间读书会以多元探索激活阅读生命力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0687
相关内容
当阅读与创意相遇“书是?”阅读生活节探索阅读的更多可能如何在快节奏时代保持阅读的乐趣与深度?
传递阅读力量,探讨阅读对个人成长与社会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2024图书馆阅读推广:从传统到现代的探索之旅
AI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读书?
从《大风车》到叫叫阅读:董浩叔叔首代言,跨代守护儿童阅读成长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阅读生态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多样营造全民阅读氛围
光影悦读:探索经典电影的魅力与深度阅读的结合
读书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