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艺节·一线实录 | 这是一场面向公众的“美的巡礼”

发布时间:2025-10-19 14:23

在公共场合,女士优先是一种基本的礼节 #生活常识# #社会礼仪#

丹青之韵、金石之趣、光影之美,多元艺术形式共同绘就的一幅气象万千的时代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展开。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在一个月的展期里,千余件美术、书法篆刻以及摄影作品分别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还将举办多场丰富多彩的公共教育活动,成为本届艺术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0月16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展览开幕式在四川美术学院举行。

美术展览

多元叙事下的时代精神与艺术匠心

“得益于各方的精心策划与通力协作,营造出高水准、有境界、富于艺术感染力的观展空间。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场面向公众的‘美的巡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感慨地说。

步入重庆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近1.5万平方米、层高多样、极具聚光效应的展陈空间,可以直观感受到视觉艺术在本届中国艺术节中得到的充分展现,观众随处都能邂逅富有魅力的作品。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的代表作《门神》将钢铁、金属构件等进行解构与重组,建构出一个具有“门神”意象的雕塑形象。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看来,“这不仅仅是一次材料的转变,更是一次观念的跃迁。”

观众参观美术作品

在风景与山水主题展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的特邀作品《富春山旅图·天山共色》尽管尺幅不大,却极具个人特色。艺术家以《富春山居图》为母题,延续了其一贯的创作风格——强烈的写意精神与对山水题材的深刻把握。“这件作品不仅是对古典山水的致敬,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艺术回应。它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山水画在新时代语境下,依然能够承载深刻的现实关怀与生态哲思。”何桂彦说。

综观展厅可以看到,各美术门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为突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的油画《恬静的日子》描绘了新时代彝族群众的生活场景,人物形象质朴而生动,眼神中透露出希望与尊严。“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有两人手持手机。”艺术家提示观众,这个细节看似微小,却是对当下乡村生活现代化进程的精准捕捉,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生动注脚。

如果说《父亲》是改革开放初期人文关怀的巅峰之作,那么四川美术学院原院长罗中立此次带来的油画《息》则是其对乡土题材的持续深化。画面中的人物依然带着浓郁的川东地域特征,但笔触更加自由,色彩更加主观,体现出一种更为成熟的艺术自觉,引得观众纷纷驻足。

巨大的玻璃幕墙前,工人们悬索而下清洗摩天大楼,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的油画《城市拂尘侠》中,一群专为都市拂尘的“侠客”跃然纸上;手握钢钎、肩扛钻机,艺术家谢晓红的《巍巍大坝的建设者们》用写实的笔触瞬间将观众带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现场……展厅中,像这样聚焦城市建设一线工人、以写实手法记录他们劳动场景、具有强烈现实主义力量的作品还有很多。

范迪安评价,“艺术家们聚焦新时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着力塑造劳动者、建设者、贡献者的典型形象。既有对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的深情礼赞,也有对普通百姓、家庭生活、田园烟火的细腻描绘。通过人物的着装、姿态与神情,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昂扬的精神气质,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观众参观美术作品

此外,多元并进的水墨图景、花鸟与人物画的时代解码、故宫百年的回望与对话……展览试图通过多个叙事板块激发观者的审美体验。何桂彦介绍,“布展充分考虑了作品的风格、题材与艺术家的个人特色。展览不是简单地按画种分类,而是根据空间特点,让作品形成有机的小区域,构成特定的主题或叙事线索。”

显然,艺术不仅是观看,更是思考与共鸣。精心策划的展览叙事能让观众更好地品味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时代精神与艺术匠心。

书法篆刻展览

经典意识下的审美创新探索

在重庆美术馆的书法篆刻展区,观众不仅能欣赏到气势恢宏的擘窠大字、精谨雅致的行楷小品,还能近距离观赏方寸之间匠心独运的各类篆刻印章。展品书体完备,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风格多样,或雄浑古朴,或清丽飘逸,或奇崛险峻,充分展现了书法家们深厚的传统功底与个性化的艺术探索。

外国友人参观书法作品

书法是中国最具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然而,从“书写”到“书法艺术”的跨越,需要深厚的学养、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审美创造。如何在广泛性、权威性与艺术性之间取得平衡?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谢小铨介绍,本次展览在作品构成上采用“特邀+评审投稿”双轨机制,名家风范与青年锐气交相辉映。针对重庆美术馆丰富多变的空间结构,特别策划了“重点作者”创作环节。鼓励他们创作丈二、八尺等大尺幅作品。这种量身定制的展陈方式,使作品与空间形成对话,整体视觉效果远超常规展览,实现了形式与空间的深度融合。

“从篆刻作品的展陈情况可以看到篆刻艺术发展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导向与经典意识。”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名誉院长骆芃芃谈道,边款创作蔚然成风,内容涵盖古典诗文、学术论述、创作心得等,字数从数百至千余不等,甚至有作品在印章四面、五面均刻满长款,极具视觉与思想张力。从印式风格看,古玺、秦印、汉印等传统印系占据主流。作品装帧形式上,也展现出新的审美趋势。近半数作品采用线装书页式装帧,将印章与边款逐页呈现,形如古籍善本。整体风格典雅庄重,细节处理精致考究。此外,部分大写意风格作品虽气势奔放、刀法雄健,但依然以深厚的古典印学修养为根基,做到“胆敢独造”而不失法度。

观众参观书法作品

书法篆刻展区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专家学者及市民观众驻足流连。大家在一幅幅力作前或凝神细观,或低声交流,感受着笔墨线条的节奏韵律与金石篆刻的古韵新声。

摄影展览

用新影像定格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位于成都四川美术馆的摄影展,与美术、书法篆刻展览一样,也是通过投稿遴选与特邀创作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了近年来全国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的优秀成果。

“摄影以其技术性与科技深度融合,以客观性成为历史文献,以现场性彰显见证力量,以瞬间性引发凝视与联想,以机遇性成就不可复制的影像,以选择性表达思想与艺术个性。”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李树峰用6个特性来概括本次展览的摄影作品。

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现场

漫步展厅,仿佛穿行于城市肌理中,摄影人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用小人物见证大时代。作品或以广角镜头饱览城市天际线,展现摩天楼宇错落有致的经济活力;或以特写捕捉公园、街头的温情空间,呈现城市的多元与包容;或以镜头捕捉传统节庆、服饰、建筑、工艺、戏曲表演等文化根脉的绵延;或航拍升空,鸟瞰大地脉络与四季轮转,尽显大自然的磅礴生命力,更有作品聚焦机器人与人类互动等科技场景,定格现代城市的神奇与魅力。

这些作品常常以日常场景为切入点,让深厚的文化理念鲜活起来,展现了文化共享的和谐图景,生动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与美好前景。

不管是从作品内容还是展陈设计上,三大主题展都透露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和浓郁的时代气息。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能够看到背后审美本体与艺术、人的关系。为了更进一步拉近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与获得感,营造“美就在身边”的文化氛围,据了解,展览期间各美术馆将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包括名家讲座、艺术家导览、艺术工作坊、“美术馆奇妙夜”等,通过高参与度、强沉浸感的互动体验,推动美术馆从艺术殿堂转变为开放、温暖的城市艺术会客厅,让艺术真正融入大众生活

(图片由本报记者卢旭拍摄)

责编:勾晓庆

网址:十四艺节·一线实录 | 这是一场面向公众的“美的巡礼”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0715

相关内容

国内最新上线综艺节目盘点 (三十四)
陈奕迅惊喜预告将推出「FEAR and DREAMS纪录片」作为巡演结束礼物
综艺节目策划方案(十四篇)
唐卡艺术巡礼在澳门揭幕
欧美十大著名的音乐颁奖典礼 欧美音乐颁奖典礼有哪些 音乐颁奖晚会盘点
”高分”综艺爆笑场面多,2023回顾不一样的综艺节目
《男生女生向前冲 第十三季》综艺2020年精彩赛事回顾第四十场在线观看
跟着陈意涵打卡福建游神:一场穿越千年的民俗狂欢之旅
2016年四川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分一段表
一支非职业化的馆办乐团决定南下演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