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新书述说“大地生生不息”

发布时间:2025-10-30 11:07

地面保持平整,及时修补凹凸不平的地方 #生活知识# #安全常识# #老年人防跌倒知识#

近日,“百草奋兴群生消息”——贾平凹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新书发布会在地坛公园方泽轩文博中心举行。《消息》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创作采风

愿意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

小说《消息》以黄河晋陕大峡谷开篇,将传统与现代、天地与世情融为一体,晕染勾勒出一幅当代“山居图”。书中还收入了二十余幅贾平凹外出采风时的绘画作品。

在发布会现场,贾平凹以几个问题的思考开启了《消息》创作的探讨:“在现代化的全球视野下,中国文学应该呈现一种什么状态?不光在题材上,写法上还有什么可能突破和创造?在人类遇到困境的时期,精神的出路应该在啥地方?还有什么可能?”这是贾平凹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对当代文学发展方向的追问。

谈及创作这部小说背后的采风,贾平凹称:“我确实跑了好多地方,都不是大城市,也不是旅游景点,而是愿意走到哪儿就走到哪儿,愿意进哪个村子就进哪个村子,愿意敲开哪个农户家门就到哪个农户家门,没有目的性,反正就是随便跑,随便拉话,随便看,基本上就围绕着秦岭这一座山,也围绕着黄河这一条河,就在这个范围内走。”

贾平凹坦言:“走的这些地方,有的是比较先进的、富裕的或者发达的地方,同时也有些是不发达的,所到之处能看到当地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到底是咋回事。”

他还表示,作为写作者,在城市里面待的时间长了,对于乡土的东西都是过去的认识,好多都是概念化了,当实际看到了更鲜活的东西,就有好多启示与启发,“所以回来完成了这本书”。

小说书名

寓意“大地的气息”

活动现场,贾平凹还分享了有关书名“消息”的深意,让作品内核更加清晰。他说,曾有朋友建议书名应为“太息”,因为屈原有“长太息以掩涕兮”,苏东坡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表达,也十分契合书中对“大地生生不息”的书写。“但是我想了想,还是叫‘消息’好一点,消息实际上就是大地的气息。气息也就是一股子风,形成风,从大地上刮过。”

这个选择,也暗合了贾平凹一贯“以质朴文字写人间百态”的创作风格——拒绝刻意的文学拔高,只做生活的忠实记录者。就像他和主持人所说的:“我的书斋在秦岭大地。”贾平凹不光是一个作家,他更是一个脚踩在大地上的倾听者,一个生长在大地上的书写者。他的文字都是来自大地的“消息”。

笔触细腻

“文字很灵但灵而不空”

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说:“小说《消息》非常适合今天碎片化时代的阅读,因为这本书是笔记体作品,随手一翻,翻到哪一页就读哪一页,但当你把全书阅读完后,又能够获得一种‘完整感’的阅读体验。”

邱华栋进一步表示,这部书中每一个篇目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人物的故事,非常有趣。贾平凹摒弃刻意雕琢的戏剧冲突,始终将目光锁定在普通人身上。书中人物在黄河滩上的劳作、在山林中的自省、在时代潮流里的彷徨、在人情往来中的坚守,皆被细腻笔触一一记录。正如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的评价,“这部作品‘文字很灵,但灵而不空’。全书阅读下来有清晰的整体感,里面既有历史回响、社会民情、自然生存,也有文化风俗、世道人心与人物命运,这些维度在故事里都得到了充分呈现。”

文/本报记者 张恩杰

统筹/满羿

网址:贾平凹新书述说“大地生生不息”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2381

相关内容

贾平凹出新书,密集采风捕捉生活本真的《消息》
跨越山河脚踩大地:贾平凹推出长篇笔记体小说《消息》
对话贾平凹|长篇笔记体新作《消息》:脚踩大地,书写直抵人心的人间故事
贾平凹不写小说写书法,书法卖得火爆,却遭到了书法界专家的怒怼
贾平凹《暂坐》:进入茶馆暂坐的12个女人,只为灵魂能休息片刻
循着“月迹”去读写 ——我与贾平凹的文学之缘
本报今起连载贾平凹长篇小说《秦岭记》
贾平凹老师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工作一致是最幸运的”
贾平凹趣事五则,人人都可以是喜剧的导演,品读散文《笑口常开》
读书与生活(2024新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