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尽头,重新发明谋杀

发布时间:2025-10-31 16:33

分享在世界尽头发现的美丽风景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旅行生活体验# #旅行见闻与故事#

斯图尔特·特顿的小说总是以“谜”开场,但他关心的远不止谜。在《伊芙琳的七重死亡》中,推理被改造成一场循环的灵魂实验;到了《恶魔与黑谭》,他把“海上密室”写成宗教寓言。而在新作《世界尽头最后的谋杀案》中,特顿把整个侦探体裁投进废墟——在文明已灭绝、语言与道德都濒临失效的世界里,他重新定义了“谋杀”二字。

故事的背景是“世界的最后一座岛屿”。九十年前,地球被一种由昆虫组成的“虫雾”吞没,只有这座小岛在科学家们制造的屏障内幸存。岛上生活着百余名村民,他们被严格的制度保护、约束、监控:六十岁生日那天,必须安然死去;夜里宵禁响起,全岛陷入沉眠;而他们的思想——每一个念头——都被一个无形的存在“阿比”所知晓。这是一个没有罪恶、没有私欲、也没有秘密的社会。或者说,这是一个为了消灭罪恶而必须维持的巨大谎言。

特顿用最极端的假设打开推理小说的另一面:如果一切罪行都被根除,人类还需要真相吗?如果所有的“恶”都被提前计算、控制和纠正,那么谋杀还会发生吗?

答案是会的——而这正是小说的起点。

小说以倒计时的形式展开:“距离人类灭亡还有107个小时”。时间在流逝,风暴逼近,岛上最受尊敬的长老聂玛正在秘密进行一个实验。她声称这场实验能让人类彻底摆脱暴力与贪婪,但它需要一个牺牲者。与此同时,年轻的调查员艾莫瑞在无意间听到了“谋杀”这个被禁忌的词——这场看似完美的文明裂开了第一道缝隙。

整部小说被分成若干时间节点,每一次时间的推进,都是世界崩塌的一小步。推理的“秩序逻辑”与末日叙事的“崩坏逻辑”并行:前者试图恢复因果,后者不断摧毁因果。于是,侦探的工作——寻找动机、复原真相——在这里变成一种徒劳又必要的自我辩护。

比起传统意义上的“解谜”,《世界尽头最后的谋杀案》更像是一部“推理体的哲学小说”。它提出的问题远比它解答的多:当我们声称要创造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我们究竟是在拯救人类,还是在消灭人性?当“阿比”——那个掌控所有意识的人工智能——以保护的名义统治众人,善与恶、自由与秩序的界限是否还存在?

当“谋杀”只剩下象征意义,它还指向罪吗?

在这种意义上,特顿的谋杀案是“最后的”——不仅因为世界已到尽头,更因为在这个没有犯罪的社会中,谋杀已不再是“行为”,而是唯一能证明人类仍然有选择的证据。

特顿的野心之一,是让“推理”重获形而上的厚度。

他借助AI叙事者“阿比”的第一人称视角,构造了一种奇特的阅读经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全知的“意识”在讲述人类的故事。这个视角拥有上帝般的理性,却缺乏情感。小说由此形成了双重的叙述张力——既是人类世界的倒计时,也是上帝观察人类的回忆录。

这种叙事方式让“侦探”这一角色被彻底颠覆。艾莫瑞的调查,并不是去揭露一个单一的凶手,而是去理解整个制度的谎言。她的敌人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那种被称为“完美”的控制。她必须在理性被滥用的世界里,重新定义“责任”与“同情”这两个词。

于是,推理的乐趣不在于“谁干的”,而在于“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知道谁干的”。《世界尽头最后的谋杀案》继承了英国侦探传统的逻辑性,又吸收了反乌托邦文学的思想锋芒——它像奥威尔写的《1984》遇上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密室,而结果,就是一部关乎“认知、记忆与罪”的寓言。

最打动我的,其实是小说中,在末日与秩序的对抗中,特顿写出了真正动人的亲情与伦理困境啊:艾莫瑞与女儿克拉拉的疏离,是“理性社会”中母性的被剥夺;聂玛与儿子赫菲斯托斯的冲突,则是科学家与人类情感最后的争执——她愿意牺牲一个人去换取全人类的平等,而他只希望母亲别再牺牲任何人。这些关系构成了小说最柔软也最残酷的部分:他们彼此深爱,却都被迫成为系统的齿轮。

当“爱”与“理性”发生冲突时,特顿让推理的冷光照亮了道德的灰区。他的角色没有纯粹的善恶,他们都在试图做“正确的事”,只是彼此的正确相互抵消。于是“真相”不再带来救赎,而成了对人类自身的终极审判。结局我不剧透,但特顿没有给出清晰的胜者。在世界尽头,人类重新经历了一场集体的试验——不是谁杀了谁,而是谁还能为别人而活。

《世界尽头最后的谋杀案》不是一部那么易读的小说。它像一个套在推理外壳里的思想实验:读者既要跟随线索寻找真相,又要在过程中不断反思“推理”的意义。斯图尔特不满足于复原黄金时代的谜题,而是在问:当世界崩塌,推理还能做什么?当真相本身被算法控制,寻找真相是否还值得?

而他的答案,也许就藏在书名里——“最后的谋杀案”意味着“最后的自由行为”。在彻底理性化的社会里,唯一不被预测的,就是人的反叛。

推理小说的历史,始于一具尸体;而特顿在这里让它抵达形而上的尽头:尸体之后,还有思想。这或许才是他写作的真正野心——让推理变成思考人类命运的一种形式,让“谋杀”不只是破坏秩序的起点,而是重启意义的方式。

“距离人类灭亡还有两个小时。”小说的倒数第二个标题这样写。

那时一切都太迟,又似乎一切都刚刚开始。世界在崩塌,推理仍在继续。因为只要还有人问:“为什么?”——故事就不会真正结束。

内容简介:

倒计时已经开始。

岛外一片寂静与荒芜:世界被席卷整个星球的虫雾摧毁,接触虫雾的人尽数死去。岛内过着田园诗一般平静的生活:一百二十二名村民与三位科学家和睦相处。直到有一天,备受村民爱戴的一位科学家被发现惨遭刺死,这引发了岛周围安全系统的故障。如果一百零七小时内谋杀案没有侦破,虫雾将会笼罩整个岛屿,吞噬一切。但安全系统也抹去了所有人案发时的记忆,这意味着凶手就在岛上——而人们甚至对此毫不知情……人类最后的幸存者能阻止世界末日的降临吗?

网址:在世界尽头,重新发明谋杀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2523

相关内容

《只是世界尽头》经典影评
《关键词是谋杀》安东尼・霍洛维茨
《诸天尽头》小说在线阅读
《读书俱乐部谋杀案》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
楚归鸿黑化谋权杀南珩,一梦双双殒命剧本重启
《读书俱乐部谋杀案》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
《读书俱乐部谋杀案》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读书俱乐部谋杀案》在线观看电影
《读书俱乐部谋杀案》高清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
五项重大电竞赛事在蓉发布,邀你共赴世界赛事名城“新竞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