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雅明声动上海 日本巴赫古乐团完成中国首演

发布时间:2025-11-03 14:33

巴赫的一个小提琴学生,因为太专注于演奏,忘记吃饭,结果拉出的琴声成了他的晚餐铃。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幽默故事#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11月3日报道:昨夜,上海音乐厅内仿佛进行了一场时间的穿越。当世界公认的巴赫权威、指挥家兼羽管键琴大师铃木雅明轻轻抬起双手,他亲手缔造的日本巴赫古乐团(BCJ)便以清澈透明的音色,将三百年前的巴赫世界娓娓道来。作为上海音乐厅建成95周年特别呈献及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这是他们的中国首演,也是中国大陆唯一一站。

舞台上的日本巴赫古乐团,宛如一个精密而优雅的音乐宇宙。自1990年创立以来,这支乐团在铃木雅明的引领下,以其“澄澈如泉、细腻如丝”的音色征服了全球乐迷。最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历时23年完成的壮举——完整录制巴赫康塔塔全集65卷。这部被誉為“录音史上里程碑”的巨作,不仅见证了乐团的执着,更让世界听见了东方面孔诠释的巴赫。

“德国乐评人最初确实难以理解,”铃木雅明回忆起早年欧洲巡演时的情景,眼神温和而坚定,“但音乐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语言。”如今,悬挂在他书房里的莱比锡巴赫奖章、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巴赫大奖等殊荣,无声地诉说着这段被认可的艺术旅程。

时光倒流至1985年,刚从荷兰学成归国的铃木雅明,怀抱着将巴赫音乐带回日本的梦想,在家乡神户组建了一个仅有七八人的合唱团——其中还包括他的妻子。在那个古乐氛围尚浅的年代,这个小小的合唱团如同种子,最终生长成了今日享誉世界的日本巴赫古乐团。

“我们不是'日本的巴赫专家',”铃木雅明总是这样强调,“巴赫的音乐属于全人类。世界各地都有出色的巴赫乐团,而我们,恰巧来自日本。”这份谦逊而开放的态度,恰恰印证了巴赫音乐作为“世界语”的独特魅力。

音乐会上,乐手们手中的巴洛克乐器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这些根据历史考据精心复制的古乐器——羊肠弦的小提琴、没有复杂按键的木管——发出的声音不像现代乐器那般辉煌,却更显温暖而真实。“在18世纪,”铃木解释道,“乐手们都是多面手,他们像自由的艺术游侠,在不同乐器间自如切换。”

上半场的《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如清晨的阳光般洒满音乐厅,随后《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中两把小提琴的对话,则似知己间的低语。而下半场的康塔塔《太阳神与牧神的争吵》,无疑将整晚的气氛推至高潮。

“这是一个关于'驴耳朵'的有趣故事,”铃木雅明在排练间隙向我们透露,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但更深层的,这是一场关于高雅与世俗的永恒辩论。”当女高音乔安妮·伦恩饰演的莫摩斯用歌声抛出一个个机智的问题时,观众仿佛穿越到巴赫时代的咖啡馆,亲历这场跨越三百年的音乐辩论。

由于作品篇幅宏大,这部世俗康塔塔在现代难得一见全本。昨晚,铃木雅明率领6位独唱家和乐团呈现的完整版本,让在座观众无不感到幸运。当最后一个音符在音乐厅中缓缓消散,那份巴赫音乐中特有的理性与情感的平衡,却久久萦绕在每个人心间。

网址:铃木雅明声动上海 日本巴赫古乐团完成中国首演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2945

相关内容

中国首秀,权威之声!73岁铃木雅明执棒奏响巴赫古乐的“东方叙事”
古乐润申城:英国合奏团携亨德尔歌剧《里纳尔多》献演上海音乐厅
跨越三百年的音乐对话 英国合奏团音乐会版亨德尔《里纳尔多》在沪首演
95岁上海音乐厅,9月将首次向公众开放屋顶天台
CSIAF24|为了“上海独家”,值得一趟艺术之旅
丝管传情越海疆,深圳交响乐团携中外经典首次日本巡演
昆明聂耳交响乐团音乐季:古典协奏曲的新秀演绎与艺术魅力
中国首演,迪图瓦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演绎音乐会版歌剧《沃采克》
大提琴家秦立巍时隔9年返沪 以“C大调”串联四世纪乐章
大师云集,星光熠熠!星海音乐厅发布“乐动一夏”演出计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