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岭南文化生生不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松新作《橘红》在穗首发
文学大师鲁迅的《呐喊》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书籍推荐#
11月3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松最新长篇力作《橘红》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举办新书首发式。
长篇小说《橘红》以广东特色中医药材“橘红”为线索,以交流粤剧的旅津广东音乐会作为广州与天津的连结,讲述了秦家、周家、那家等家族在广东与天津两地之间,跨越南北,先后六代人一百八十多年间的浮沉往事,于历史洪流中见证岭南文化的生生不息。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广州市作家协会承办。据介绍,小说《橘红》入选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第六期支持名单,并获广州市文艺精品专项经费扶持,同时登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具影视改编潜力文学IP榜”。

在书中的故事里,广州西关三角市大巷“荣宝源老号”药栈老板秦厚仪往上几辈都是做药材生意的,后来出了意外,生意歇了。儿子秦天贽(学艺后改名为秦远驹)从小喜欢广府大戏,和好友胡喜堂(艺名“风情喜”)一起到“尖头馆”学戏。秦远驹后来成为小有名气的粤剧艺人,他的养子,原名周晓林,后随养父姓,艺名秦小驹,是粤剧名家“月儿腔”创始人。秦小驹受邀从广州到天津的广东音乐会演出,并与曾任宫中太医的中医世家那家小姐那尔妏相爱,后因战争爆发而分离。秦小驹的嫡曾孙、在天津出生的药学博士秦朗决定回到广州寻找前辈的足迹。

小说气势恢宏,叙事又不失绵密细致,内蕴丰富,上部“红船调”写祖辈命运,既有粤剧艺术,亦有商帮传奇。同时,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穿插其中,书写一个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际遇。下部“纸舫谣”的视角追寻祖辈往事,写新一代的成长与变化,亦写粤剧、中医药等传统行业在时代语境下的传承发扬与种种新变。作品写几代人的命运流转,亦展现岭南文化的生生不息,既有地域文化特色,亦具有动人的情感,环环相扣。
活动现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欧凯明现身活动现场,表演了精彩的粤剧选段《搜书院·步月抒怀》,现场还举办了新书捐赠仪式。

王松在新书发布现场介绍,他来过广州很多次,每一次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三年前,我第一次带着写作任务踏上广州这片土地,当时的我还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什么,后来我才觉得我真是‘胆大’接了这个任务。”
“广州拥有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如果说天津是一个传统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广州要加一个‘更’字,面对这样一座城市,我越写越觉得束手无策,不知道后面将要写些什么。”王松表示,这部小说是“一点一点在心里面长出来的”,小说第一稿写了5万字的提纲,第二稿写8万字提纲,第三稿写了15万字提纲,“直到这时候,我依然不敢写故事梗概,总觉得这本书哪里‘长’得不对,只能让它继续一点点长大。”
王松坦言,这部书不是个人的成就,这部书近40万字,里面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细节和生活细节,没有出版社的编辑帮助,他个人是无法完成的。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表示,王松与广东联系密切,“王松老师是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最早的一批入驻作家,他来过广州很多次,对广东并不陌生,加上广州与天津这两座城市又有很多相同之处,两者都是重要的商埠口岸,内在的相同的东西是让这部作品写得好的重要物质基础。”
谢有顺表示,王松的作品读起来“静水流深”,作品绵密、细致,时间跨度一两百年,包含了几代人的生活,“我读完这个作品最大的感受,我非常惊喜,作家王松很好地处理了作品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这种虚实之间的融合,我觉得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魅力之一。”
网址:见证岭南文化生生不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王松新作《橘红》在穗首发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4101
相关内容
从西关橘香到沽上粤韵 长篇小说《橘红》广州首发“鲁迅文学奖”作家新作官宣 《一日顶流》影视全版权开发
聚焦岭南文化 舞剧《英歌》成都上演
从《北上》热播到《南京先生》蓄势 文学IP火出圈背后隐藏开发密码
鲁迅为啥逐渐被移出教科书?被批不是文学家,原因有三
鲁迅何以成为鲁迅?他们在首都图书馆共话“经典的炼成”
越剧文化亮相北京鲁迅博物馆
2020年度四川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电视消息、电视评论)
趣味故事:文学先锋鲁迅轶事(精选15篇)
致敬中国现当代文学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