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非遗文化课程设计
手工艺课程可以帮助理解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乐趣# #生活质量# #文化生活# #手工艺制作课程#
竹编非遗文化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我国的竹编非遗文化,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竹编的历史、流派、制作工艺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竹编的基本技巧,如劈竹、编织、绑扎等,并创作出简单的竹编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
竹编概述:介绍竹编的历史、流派和发展现状;
竹编材料与工具:讲解竹材的种类、特点和加工方法,以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基本技巧:教授劈竹、编织、绑扎等基本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竹编作品欣赏与分析:展示经典竹编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制作技巧;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竹编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
为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竹编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竹编技巧;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竹编作品,引导学生探讨其艺术价值;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品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竹编作品,提升自信心。
四、教学资源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竹编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参考书:提供相关竹编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直观展示竹编制作过程和作品;
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竹编工具和材料,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竹编相关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评估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作业: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研究报告等,占总评的30%;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的竹编作品,包括创意、技巧等方面,占总评的30%;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竹编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20%。
六、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
课时: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教学地点:学校多功能教室;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有序进行。
七、差异化教学
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本课程采取以下差异化教学措施:
针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践、讨论等;
针对兴趣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竹编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针对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创新。
八、教学反思和调整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定期进行教学反思和评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成果,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九、教学创新
为提高竹编课程的吸引力和互动性,教师将采取以下教学创新措施: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竹编制作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交流和展示,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等,创新竹编作品的制作方式;
开展竹编艺术工作坊,邀请专家和实践者进行授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跨学科整合
本课程将考虑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和整合性,促进跨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和学科素养的综合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与美术学科整合,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欣赏和分析竹编作品;
与物理学科整合,讲解竹编材料的物理性质,如抗拉强度、韧性等;
与地理学科整合,介绍竹材的生长环境和分布特点;
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利用计算机软件辅助竹编作品的设计和制作。
十一、社会实践和应用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课程将设计以下社会实践和应用教学活动:
学生参观竹编企业和艺术家工作室,了解竹编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前景;
开展竹编作品义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参与竹编相关的竞赛和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结合社区需求,开展竹编技艺传授活动,让学生为社区服务。
十二、反馈机制
为不断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将建立有效的学生反馈机制。具体措施如下:
定期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学生进行课程评价,鼓励他们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网址:竹编非遗文化课程设计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4553
相关内容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 这场非遗竹编课 让社区生活更美好【他山之石】中国非遗之竹编:指尖上的文化
文化中国行|瓷胎竹编非遗传承人史晓磊的匠心与创新————“非遗何以再青春”系列报道之七
课程设计(论文)
非遗插花课程:年轻人如何在文化与美学中找到自我
赏读|竹编·艺术——代代相传的多领域竹编工艺
传竹编技艺、展竹韵风采,让社区邻里处处“竹”相连
20个非遗DIY活动,传承文化乐趣多多
非遗系列课程之千年的风雅——漆扇!
竹编艺人左玉伟:小竹子“编”出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