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与非物质遗产——美味关系
《美食美学:味觉的艺术》探索食物与美的关系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美学心得# #生活美学书籍推荐#
烹饪方法在《非遗代表作名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例如那不勒斯披萨的制作技艺,法式长棍面包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国制作和食用蒸粗麦粉的相关传统。此外还包括地中海饮食(克罗地亚、塞浦路斯、希腊、意大利、摩洛哥、葡萄牙和西班牙)、墨西哥传统美食、秘鲁柠汁腌生鱼的制作和食用,以及海地久慕汤(牛肉南瓜汤)。
促进发展的资源
在文化层面之外,这些烹饪习俗有一个共同点——提倡尊重生态系统、维护遗传生物多样性的多样化饮食。意大利罗马联合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席负责人皮尔·路易吉·佩特里洛(Pier Luigi Petrillo )解释说:“许多烹饪方法的出发点都是尊重季节时令,使用当地物产,同时对剩下的食物进行二次利用。烹饪也是人们交流和对话的时机,可以增强社会凝聚力。”
该教席在2018至2023年间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那不勒斯披萨制作技艺被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披萨制作课程增加了65.3%,获得官方认证的学校数量增加了33.5%(其中85%不在意大利境内)。
西班牙奥维耶多大学当代史教授路易斯·贝尼托·加西亚(Luis Benito García )认为,将阿斯图里亚斯苹果酒文化列入《非遗代表作名录》,可以“推动相关课程纳入各级教育体系。此外,由于苹果酒文化涉及生产领域,应通过种植苹果树来促进苹果酒业的发展,这样就可以留住农村的年轻人口,保护这项可持续的家庭式手工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编制《国际美食地图册》(International Food Atlas),并开发数字平台,以保护、推广和向子孙后代传承饮食方式。这个项目由沙特阿拉伯资助,旨在分享世界各地不同社区和不同国家的遗产保护案例,凸显出饮食习俗这项活态遗产的多样性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国际美食地图册》将于2026年底发布。
正如人类学家米格尔·埃尔南德斯(Miguel Hernández )所言:“烹饪习俗融合了历史记忆、生态智慧、文化交流、经济互动及性别角色演变,并塑造了独特的风味,基于这一多元价值,我们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为一种发展资源,助力社区在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双重挑战中构建韧性。”
网址:美食与非物质遗产——美味关系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4861
相关内容
带你探秘10种舌尖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寻味千年匠心,邂逅非遗之美——诸城非遗传承美食街
非遗美食让国庆超有料——我省推出10条非遗美食旅游线路
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手工艺
享非遗技艺,品美好“食”光!瑶海这场非遗美食文化节精彩亮相
山西:非遗美食从灶台跃入文旅场景
《非遗美食》:尽展中华饮食文化魅力
美食文化世界遗产,瞧瞧别人家的
买文创产品、观非遗技艺、尝潮州美食…… 牌坊街文创集市“潮”味十足
那些被时光雕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之美,你了解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