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肃音乐如何“声”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5-11-07 22:16

音乐创作时,故意加入一些反差感,让严肃的音乐变得轻松幽默。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幽默#

  作者:王一凤

  最近,由多家头部卫视及网络平台共创的歌唱选拔节目《声鸣远扬2025》正在热播。节目刚播出两天时,微博主话题总阅读量、抖音主话题总播放量均突破1亿。不同于曾经的音乐综艺主打流行歌曲,该节目覆盖了美声、民族、流行三大唱法。眼下,在各类综艺节目、直播平台、大大小小的剧院、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中,严肃音乐正通过越来越多元的渠道,走进大众视野。然而,触达只是起点,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如何真正铺设严肃音乐通往大众心灵的桥梁?

  严肃音乐,通常指那些在艺术表达上更为严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的音乐形式,歌剧、交响乐、美声等都属于此列。

  我认为,想要“声”入人心,就需要在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为传统语汇注入时代的表达。具体来说,有关键的“四要素”:

  放下炫技思维,回归旋律之美。中国经典歌剧《伤逝》为何能历久弥新?其核心在于施光南先生谱写的旋律直抵人心,这些咏叹调巧妙地将歌唱的技巧与优美的旋律有机结合,成为无数声乐学习者的教科书。

  我认为,当代中国声乐作品可以适当规避所谓的“艰深技巧”,而追求旋律本身的优美流畅,让广大听众既能感受到旋律之美,又能沉浸在歌者的情感表达之中。

  扎根生活土壤,传递时代心声。艺术的生命力,源于对现实与人的深刻体察。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欢乐颂”的磅礴,《我的祖国》里“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深情……它们之所以能穿越时空成为不朽经典,正因为熔铸了创作者的血肉与时代的精神。AI或许能模仿配器技巧,却永远无法复制这种源于真实生命体验的情感迸发。观众渴望的,正是这种有血有肉、直击灵魂的表达。

  拥抱年轻力量,焕发创造活力。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往往有着对当下审美趋向和流行趋势的敏锐感知,他们是让严肃音乐与时代同频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多举办青年艺术家专场演出、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创作工坊等,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对严肃音乐的新理解。同时,鼓励他们在排练和演出经典作品时,创新加入当下年轻人熟悉的情感表达方式。此外,当下各类音乐综艺很受年轻人欢迎,若能推出歌剧、美声等领域的内容更丰富、赛制更新颖的严肃音乐相关综艺,并借助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扩大传播声量,有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讨论、了解严肃音乐。

  让作品“活”起来,更要“真”起来。一个好作品,需要演员将其真正“唱活”“演活”。唱得“真”,就是要表演者投入全部情感,用“心灵的声音”与观众交流。叶佩英老师演唱《我爱你,中国》为何字字清晰、声声动人?就在于她深厚的西洋唱法功底下,对中文咬字、语序、情感表达的专注。

  演得“对”,则需要表演者明白,“好看”不是哗众取宠,而是整体精神面貌、妆造、肢体语言与作品、人物的高度统一。表演者应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和人物特质,让视觉、听觉、表演浑然一体。

  让严肃音乐贴近大众,绝非矮化艺术标准。它是一场深刻的艺术对话,要求创作者与表演者在敬畏传统与拥抱时代间找到精妙的平衡点。只有当“阳春白雪”真正浸润于“人间烟火”的温度,严肃音乐才能在当代观众心中奏响永恒的和鸣。

  (作者系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第十届和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组得主)

[ 责编:刘冰雅 ]

网址:严肃音乐如何“声”入人心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5390

相关内容

内容平台如何平衡娱乐与严肃?今日头条开年演讲给出答案
脱口秀中严肃议题与幽默表达的共鸣
新媒体背景下严肃新闻娱乐化现象分析以新闻短视频报道为例.pptx
LOL趣事:严肃面孔下的胜利者心态
“爱是她因为担心而变严肃的模样” 如果爱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掩藏起来
#刘昊然全程严肃的一...
严肃+平和=我的数学老师
《生万物》屠版,严肃文学真是爆款指南针?
颁奖典礼中庄严肃穆的背景音乐声音免费在线播放
休闲是一件严肃的事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