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为桥,“湘沪”交流!湖南原味民歌唱响上海滩

发布时间:2025-11-08 11:39

流行歌曲的搞笑桥段:歌手在演唱《生日快乐》时,故意唱错歌词,引得全场大笑,但大家还是默契地一起唱完整首歌。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音乐幽默故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7日讯(全媒体记者 肖舞 通讯员 杨卓)当《游击队之歌》的激昂旋律与黄浦江的温润晚风交织,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会在上海音乐学院歌剧院管弦厅举行。11月5日,湖南省文旅资金项目、湖南艺术职业学院非遗传承“声带”工程——“湖南民歌几好听”专场音乐会登陆上海,以湖湘儿女最地道的歌声,向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湖南老乡、“人民音乐家”贺绿汀先生致以崇高敬意,更以民歌为纽带开启湘沪音乐交流新篇章。

音乐会一开场就激情澎湃地唱响了《游击队之歌》,这首由贺绿汀先生创作的革命经典歌曲,不仅承载了一代人的红色记忆,更生动体现了其“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他曾亲自整理《湖南民歌一百首》,将家乡的韵律推向全国。刘淮保教授整理并演绎的城步民歌《贺郎哩啦哩》,旋律欢快灵动,洋溢着湘南民俗的喜庆气息,将婚嫁场面的喧嚣与柔情诠释得淋漓尽致;民歌传承人谢静演唱的桑植民歌《冷水泡茶慢慢浓》,曲调悠扬绵长,含蓄深沉的情感如茶香般徐徐浸润心灵,引人沉醉;苗歌传承人翠翠的高腔《悄悄想你悄悄想》,以清亮婉转的歌声勾勒少女隐秘情愫,苗家儿女的柔情在悠扬旋律中婉转流淌;为本次演出重新编配的沅江民歌《摘花》,在保留原曲质朴韵味的同时融入新颖编曲,使传统旋律焕发勃勃生机。上海音乐学院教师陈家坡倾情演绎桑植民歌《思念》,细腻唱腔与原生态山野气息完美交融,令湘沪艺术力量在旋律中激荡深刻共鸣。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国内顶尖音乐学府,依托上海国际都市的区位优势,拥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前沿的教学体系及丰厚的艺术科技资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则深耕湖湘非遗沃土,在湖南民歌的活态保护、唱腔传承与民间艺人培育等领域积淀了扎实的实践经验。双方的交融碰撞,既为传统民歌注入系统性学术梳理,也为高校音乐教育植入了鲜活的非遗实践基因。

据悉,在此之前,“湖南民歌几好听”活动已陆续亮相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顶级艺术殿堂,并深入邵阳、怀化的乡村田野,在专业界与民间土壤中赢得热烈赞誉。湘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方琼教授观演后表示,歌唱演员的舞台表现鲜活诠释了用生命歌唱的艺术精神,宛若一本生动教科书,其表演展现音乐人对艺术的热忱,将“以情带声”的声乐理念完美融入实践;每首作品在方言、唱腔与风格上堪称民歌教学与实践的崭新典范。

本次演出活动项目负责人、艺术总监、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黄新平教授表示,湖南民歌的每一个音符都澎湃着三湘儿女的热血,那是湖南人血脉里的DNA,祖先的喜怒哀乐在歌声中燃放,每一句湘音旋律化作浓浓的乡愁飘荡在浦江两岸。未来,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将进一步打好“开放校园资源、艺术服务社会”组合拳,用好“湘字牌”艺术品牌,走稳“守正”与“创新”之路。同时,还将以文艺项目为纽带深化与国内外顶尖艺术院校的学术合作,将国际视野与学术资源转化为“湘字牌”音乐的创新动力,推动湖湘民歌从地方非遗迈向全国舞台、跃入世界视野,从传统艺术形态蜕变为更具时代活力的文化符号。

网址:民歌为桥,“湘沪”交流!湖南原味民歌唱响上海滩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5860

相关内容

壮乡音韵醉沪上,民族歌剧《柳柳州》献演北外滩友邦大剧院
2025陵水国际民谣艺术节:知音桥畔奏响民谣交响
上海之春丨唱出上海的美!“新时代新上海”原创歌曲征集落幕
“唱游湖南”进社区 文艺惠民乐万家
毛时安:一曲热烈的粤沪文化恋歌 | 沪上名家谈
《候人歌》《越人歌》《离骚》《大风歌》……珞珈山下,12首乐歌唱响“南音楚声”
沪上观众“二刷”《英歌》,诚意与热爱双向奔赴
山水为幕村落为台,日照市东港区南湖镇唱响“四季村歌”
一场音乐节架起民族交流桥梁,奏响喀什夏日文旅乐章
原创民族歌剧《红高粱》将首演,唱响民族不屈之魂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