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原型电影惹争议,电影频道回应

发布时间:2025-11-08 13:24

有些游戏电影因为剧情处理不当,导致与原作相去甚远,引发争议。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游戏改编电影#

11月16日,根据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北京举办首映礼,影片将于11月24日全国公映。

该片在获得广泛好评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讨论较多的一个细节是:此前在张校长某位学生采访中叙述的酗酒家暴父亲,在影片中变成了酗酒家暴母亲的形象。个别网友因此质疑该片“削弱女性力量、污名化女性”。

11月19日,《我本是高山》编剧袁媛发文回应酗酒父亲改成酗酒母亲的争议:“目前它遭遇的舆情,就像电影里阻挡女孩子上学的势力一样,他们不想让更多女孩看到,他们害怕了,所以就滚成一团的黑过来。但无论他们如何恐吓,这样的电影依旧会被拍摄,被放映。”

随后,编剧袁媛删除了该微博。

11月19日下午,电影频道旗舰栏目@中国电影报道 官方微博发布长文进行回应,回应全文如下:

电影《我本是高山》编剧的回应是失态的,这无疑给影片本就复杂诡谲的舆论氛围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然而,当我们放下冲动的情绪,重新审视这场口舌之争的本身,便不难看到一些令人揪心的事实:

早在《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的9月份,就已经有人为这部影片的“口诛笔伐”做着铺垫。这些人依靠“男导演、男演员”,首先挑起性别对立的争论,表达着“男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离奇逻辑;事实上,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应该清楚地知道,本片对男性角色着墨极少,其中的每一位女教师、女学生都有着各自立体、丰富、生动的性格,都闪烁着真实的光彩,根本不存在消费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的现象。这些人通过断章取义,让人们只看到了“酗酒的母亲”,没有看到这个角色的后续:张校长不仅拯救了女孩儿,还拯救了这位母亲,让她也在华坪女高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这个片中小小的段落正体现着张校长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她不只是改变了一个个大山女孩的命运,更是改变着一种世俗的陈旧观念,而这种改变正推动着民族文明的进步。

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当下网上涌现的不少恶意评论,其内容大多与影片本身不符,这些声音只要稍加思忖,就能被揭穿。这些评论者要么是没看过片,要么是带着叵测的居心看片。

其中不少账号,要么来自遥远的海外,要么是追逐流量蹭女性话题热度的营销号,他们用“诈骗”的方式做影评,挑动着完全没有看过片子的“吃瓜群众”们。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动人的影片,它本身是用电影艺术的语言生动讲述张桂梅校长故事的优秀作品。它是一扇我们与华坪女高对话的窗口,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张校长的故事,感受她的精神。然而,恶意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给这部片子泼了一盆脏水,让这部片子连同其中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被淹没、解构甚至玷污。“节奏大师”们表面上是为了张校长好、为了女性好,而扒开他们的“羊皮”,其险恶“狼心”昭然若揭。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们欢迎大家在看过影片后,对《我本是高山》发表真实的评论,也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真诚的沟通,对每一部中国电影、每一个中国电影人都有好处。但如若是那些丧失良心的杂音,辛勤耕耘的中国电影人承受不起,正在复苏的中国电影承受不起,正义的“六公主”也绝不接受!

上文发布之后不久,@中国电影报道 再次发文称:

刚刚,我们为《我本是高山》争议发声后,收到了鲜有的恶意的有组织的诋毁声音。这些声音打着“观众”和“网友”的旗号,动作反应及时、话术训练统一、依旧紧咬着原有的议题“三件套”不松口,甚至尝试歪曲、误读我们本身的主张。面对恶意,我们不惧。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观众走进影院看完电影后,会做出真实公正的论断!

来源 九派新闻 @中国电影报道 编辑 蔡海燕 责编 戴宇 审核 廖爽

更 | 多 | 新 | 闻

原标题:《张桂梅原型电影惹争议,电影频道回应》

阅读原文

网址:张桂梅原型电影惹争议,电影频道回应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5904

相关内容

电影频道
精彩电影频道与最新电影推荐排行榜一览
这个“桂梅老师”观众认可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高口碑收官
电影原声
《我和电影频道的故事》:一场全民短视频的电影盛宴
电影和观众在一起!电影频道融媒体呈现2024中秋国庆档电影片单发布会
团队总监不当言论惹争议,陈奕迅方道歉:将下架争议影片
张艺谋最受争议电影,看一次哭一次
电影频道戛纳中国电影之夜 国内外媒体送出寄语
华表奖惹争议,《我本是高山》获优秀农村题材奖,网友刷屏发问号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