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pdf
手工制作的音乐盒,每个都有独一无二的故事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音乐欣赏的乐趣# #手工DIY的乐趣#
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1、《二泉映月》的故事,80多年前,无锡街道的上空常常
飘扬着阿炳卖艺乞讨所奏响的琴声。他的即兴演奏,不仅
成就了《二泉映月》这支自述式的悲歌,更主要的是它
摆脱了那种赏玩式的心态,上升为一种与我同在的共命
运感。对人世的关怀,对自我的思考,以及遭受的磨难,
使一些人很容易地把他和贝多芬相提并论。不是说人活着
多么艰难,或者古人挂在嘴边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而是真切的自己的行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心灵史,
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我们在阿炳音乐里常常
感觉到的,在那一瞬间,就是能分清许多是非。我记忆里
有过一段介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的文字,说他在第一次
听到《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时流着眼泪告诉别人:“像这
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2、小提琴《思乡曲》,马思聪曲抗战时期,马思聪听到一
首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原民歌中有想念故乡的萌芽
思想。马思聪创作的中他把失去土地的、离乡背井流浪于异
乡的农民的离愁与别念表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可以感受到
作曲家内心的丰富而深刻的音乐内涵。在萤火烧过的地方,
又奏起了思乡曲。曲子里,没有黄昏的苦烈,没有子夜的
吟叹,只有灰烬中盎然破土而出的绿意,再有啊,再有的
就是,生命回归的呼唤。留恋在国土的灵魂,禁锢在他乡
的身躯,浓浓的乡愁,化不开的思念,这时回忆起少时在
故乡的无忧无虑,快乐的生活,只有把这些,寄托于这一
首《思乡曲》。
3、合唱《哈利路亚》,德国作曲家亨德尔中年经营歌剧院破
产,屋漏更遭连夜雨,他又遭遇中风的不幸,身体倒了下
来。但是他没有被击倒,一位词作家拿来清唱剧“弥赛亚”
的脚本,他躺在床上看着脚本,凭着毅力和神奇的勇气,
写完这部巨作,特别是里面的合唱《哈利路亚》,气势磅礴,
震撼人心,在演出那天晚上当英国国王听到此曲时,不由自
主站了起来,谦卑的聆听这首天籁乐曲。亨德尔听到合唱
《哈利路亚》,也流下热泪,他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主
的意愿。”
4、《如歌的行板》,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D大
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柴可夫斯基以音乐这种十分艺术
化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悲剧的深刻感受和对光明美好前途
的热切追求。体现了柴可夫斯基善良犹豫的性格特征,对身
处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黑暗社会下劳苦人民的同情。俄罗
斯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托尔斯泰听了这首乐曲后热
泪盈眶,他说:“从这首乐曲里,我已经接触到忍受苦难的
人民的灵魂深处。”
5、《月光奏鸣曲》,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9
世纪上半叶,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
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
月光。”于是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
“故事”。
“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
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一位盲姑娘
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
非常感动,在月光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6、《马赛曲》的故事,《马赛曲》创作于十八世纪的最后十
年,曾伴随过法国大革命的《马赛曲》,是一首至今已传唱
两百多年的战士之歌,但歌曲的作者却早已被人遗忘。年轻
上尉鲁热是个气质温文的人,偶尔写一二首诗歌,只是从来
不曾被刊印或演出。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深夜,大革命
的号角声激励着所有人,刚参加完聚会回家仍激动难眠的鲁
热,鬼使神差般一气写成一首歌后昏然睡去。第二天醒来看
到桌上的手稿,连他自己都觉得陌生。这以后作品在沙龙里
被唱了一二次,即不再被提起,以至作者本人都快忘了。两
个月后,马赛的士兵们找到了它,并以它作为自己的战歌;
七月三十日凯旋时,他们唱着它进入巴黎,人们始称之为《马
赛曲》;又一二个月,它成了全民之歌,全国之歌;一七九
五年《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更多的人开始传唱……而
作者鲁热,在他潦倒的后半生中再也没有人把他和《马赛曲》
联系在一起,他也没有从中获得任何收益或激励,但那个夜
晚,那个为世界带来《马赛曲》的夜晚,却的确是属于他的
啊。
7、《黄河大合唱》诞生在极度艰难困苦的延安抗战时期,
1938年
网址:十二个音乐小故事 .pdf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6190
相关内容
音乐家的小故事15篇.pdf音乐家的小故事
趣味音乐小故事二则
古代励志故事三篇.pdf
音乐故事
十个激励人的小故事
五个著名音乐家的小故事
音乐家的小故事15篇正式版.docx
心理学励志小故事.pdf
最新十个成功励志的小故事 成功励志小故事及感悟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