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桌子能透露多少信息?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 郑逸凡
近日,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风靡一种新的互动玩法——“一张桌子能透露多少信息”。网友只要晒出一张自己的桌面照片,其他网友便可根据桌面物品信息来推测其是什么样的人。“摆放金融专业书籍、考研英语书、化妆品、眼镜盒”可能是某高校金融专业大三的戴眼镜女生;“一台游戏本、一罐蛋白粉,堆叠杂乱的书籍和缠绕的数据线”则可能是位热爱游戏和健身、却又不勤于收拾的男生……随手一拍的照片成为丝丝线索,牵动了屏幕前的陌生网友,纷纷化身柯南、福尔摩斯,捕捉每一个细节,以推测晒图者的年龄、性格、工作甚至是薪资水平、感情状态、生活习惯等。
发布者看似简单的照片与推测者稍加探寻做出的推理通过互联网形成碰撞,在年轻群体中掀起了一番全新的互动潮流,而这样的互动乐趣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问题与危机,不得不引人深思。
01
信息泄露,就在弹指一击间
茶余饭后时,弹指一击间,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一张照片看似没什么大不了。确实,身处互联网时代,就连年过花甲的老人都会通过网络渠道分享自己的生活,更别提伴随着网络出生,对于网络更加熟悉的年轻一代了,当代年轻人通过网络进行社交活动的方式可谓花样繁多,“朋友圈重度爱好者”“抖音随手分享日常”“微博参与热点话题讨论”……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日常动态、参与互动,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最稀松平常的生活方式之一。然而,在进行这些网络社交活动时,又藏匿着多少隐患呢?随手发布的“办公照片”,可能会暴露你的职业、单位;顺手勾选的“发布原图”,可能就会透露你的拍摄参数及时间;无意选中的“打开定位”,就能让陌生人知道你此时的具体位置。这些隐私信息的泄露,都有可能对自身的工作生活、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即便是一张简单的桌面照片,只要经过仔细推敲,也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而作为发布者,你难以知道坐在手机电脑屏幕另一侧的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是个别有用心的坏人。若不幸地遇上“有心人”,那么你可能就变成了待宰的羔羊,陷入了危险且被动的境地。不加注意不够谨慎,一次有趣的社交互动,或许可能就在弹指一击间和“有心人”的一念之间演化成了另一段可怕故事的开始。
02
有趣社交,野蛮生长显人心
得益于现代技术升级,社交媒体平台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不断提升,用户可以通过上传自己的桌面照片,分享自己的生活细节和喜好,同时,屏幕另一头的网友也能够通过探索他人桌面物品的信息,展现自己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诚然,这样的玩法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一种有趣又兼具一定社交价值的互动方式。然而,不可忽视的是这之间暗藏的人性心理。全新的互动玩法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走红,一定程度上基于人们的窥私欲,一种对于他人生活和个性的好奇和探寻,就如推测者借助网络平台试图了解其他人的生活、兴趣、喜好等方面的信息,以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其他人。而另一方面,对于发布者来说,这样的互动能够满足其展示自己和获取他人认同的心理需求。窥私欲与寻求认同的心理,确为人性的某种本能,但这种本能的逐渐膨胀,也悄悄揭露了人们在娱乐化时代里心理上的空虚。
在娱乐至上的病态风气中,时髦玩法是否捆绑了你的心灵,让你忍不住地去窥探他人的生活,又将对自己的认识定位过多地绑定在他人的言语评述中。互联网上的热闹狂欢中,你是否能够静坐下来,真正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专注于对自身的修炼呢?
03
提高警惕,专注自身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资产,这些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电话号码、家庭地址、邮箱地址等等。而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欺诈、盗窃、恶意攻击等行为,严重影响个人的财产和安全。这警醒着我们,在社交互动时,更应该认真对待个人信息的保护,不可轻易泄露自己的隐私信息。在发布图片视频时,必要的马赛克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再参与到网络互动中。
此外,我们亦要在娱乐互动之中,停一停脚步,审视一下自我,努力地走近我们的心灵。成天沉浸在互联网社交中,看似能快速获得愉悦感,实则只会带来更大的心理空缺。而当你专注自身,减少对于外界无意义的干扰信息的关注,用顽强的反思来抵抗社交互动中悄然滋生的病态心理绑架,更多地投身到筑建自身强大的内心时,真正的幸福感就会悄然而至。愿你我穿行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仍能保守着一份不那么时髦的自由。
【青年微观】每周定期推送微评文章,欢迎大家围观点赞、阅读转发!也欢迎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
END
文字 | 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 郑逸凡
编辑 | 许安琦
责编 | 李伟达
校审 | 赖书慧 陈鑫玲
♪ 榜样力量 | 奋斗,照亮“化”样年华——记2022年化学与材料学院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徐桂婵
♪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