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养育孩子最重要的课程,是能让孩子安全地完成分离

发布时间:2025-11-10 07:47

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活乐趣# #教育#

一直以来都想要撰写一个亲子教育最欠缺也最突出的点,但是一直没有碰到合适的话题。直到前段时间碰到了一个亲子问题,以及近段时间中发生于成年的来访者身上的故事。忽然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的亲子教育,缺少了最重要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亲子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很多人而言,好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于我们身上的。但是对于某一部分人而言,一生都在为无法完成心理层面的分离而买单。

分离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不管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还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物,随着时间的流逝都会在某一个时刻从我们的生命中消逝。所以分离哀悼和和解,是人类与自己与现实之间必然要具备的一种能力。而基于心理层面的亲子分离,也是我们在人格上走向独立和成熟的一个关键节点。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效的完成了心灵层面的亲子分离,我们就会具备独立自主的人格,也会绽放出独具魅力的人格吸引力。但是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法完成心灵层面的亲子分离,那么人格的独立和成熟将会停滞,甚至会把这种无法分离的情况投射到我们下一代身上。

当然从亲子教育的角度看待分离,是需要作为成年人的父母主动帮助孩子,完成心灵层面的分离的。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能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有比较清楚的认知,无法清晰的判定出自己到底是否是真的可以承载自己的人生。而且,就算是孩子处于诞生自我独立意识的时期,也极易受到父母的影响。特别是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探索系统的放开会加剧孩子混乱的尝试,想通过不断的和世界的不同相处当中找到自己的真实定位。但是这个时候,往往也是亲子冲突最严重的时候。而父母身份带来的权威感,会压制孩子发展出真实的自我特性,同样也会干扰分离。

可能已经成年的我们都会有相同的一种感受:在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当中,父母一直强调的是家庭的整体利益,强调的是家的观念。父母养育我们,除开养育我们有个健康的身体之外,最多教会的是让我们顺从的适应社会。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养育方式,可以让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够安安稳稳的度过自己的一生。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当中,这种由长辈所传授的经验,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个体奠定更加稳固的生存基础。但是同样的负面影响也会存在,那就是抹杀了我们创造更多可能的动机。特别是对于当今乃至未来充满变数的新型社会当中,固着的经验无法提供给我们真正的保障的时候,培养应对变数的能力至关重要。

那我们的父母,或者是已经做父母的我们,更多的选择教会孩子固着的经验,而不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完成心理层面的分离呢?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词叫“自恋”。越是自恋的人,越容易把他人工具化。也就是说高自恋的父母,更容易把孩子工具化。就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把孩子视为满足自己某些需求的一种工具。在“自恋”情结的支配下,父母就会压制孩子发展自己的自主性和自我探索精神。当然这种情结是作为养育者天然会存在的,在任何的养育关系当中都会存在。只不过“自恋”情结越重,带给孩子人生的伤害也就越严重。

因为在我们养育者的眼中,养育一个孩子成年到能负责自己的人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而且在整个养育过程中,孩子如果不主动的争夺自己的自我主导权,会让养育者天然的认为孩子还需要保护,就会更加的压抑孩子弱小的自主选择权。这个时候父母无法将子女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而将子女看作是自己情感或者生活的延伸。父母需要子女成为某个样貌或者实现某种功能。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无意识的否认忽视子女的情绪感受,并使身体上或情感上处于更弱小的子女感受到威胁。

当然作为子女的我们如果不按照父母的意志去行为,就会失去我生存所依赖父母所给予的依靠,或情感上必须体验强烈的羞耻愧疚的感觉等等。在我们的文化当中,自古儿女理应属于父母,而且大多数父母也都尝试尽全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体验。但人受自己的创伤,原始的情感和社会文化所局限,完美和理想并不存在。很多看到的体验到的工具化并非有意为之,但的确带来现实的结果。抛开作为父母身体上和时间上的投入不提,养育过程本身会激活一个人原本的创伤。同时也要在自己面对社会的压力之下,来决定自己的父母身份,决定自己如何养育孩子,想要和孩子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但是尽全力给予子女最好的体验,这只是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在结果上,这种大包大揽的结果并不一定给我们的子女带来更好的未来。同样有太多的父母在养育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创伤经历投射到子女的身上。反而形成了一个厚厚的壳,束缚住了我们子女真正的未来。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类似妈宝男(女),或者是凤凰男。包括现在的很多心理承受能力低下的人群,以及情感关系中一些出轨无责任心的发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亲子分离这方面遗留下来的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的帮助我们的子女完成亲子分离,完成人生路上承载力的一次扩张呢?

01:教会课题分离,避免子女成为其他人情绪的载体

相信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非常能够体验到情绪对一个人的影响。而在我们的亲子教育当中,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观的。作为养育者的我们传递给子女的情绪,也是子女进行自我角色定位最直观的判定标准。特别是当我们无意识中进行对比,或者是子女自己进行对比的时候。如果作为养育者的我们无法正确的鼓励孩子只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反而要成为别人的情绪载体,那么子女就容易把别人的外在的标准内化为自己的标准。但是这个标准又不是我们子女的自我愿意接纳愿意承认的,那么就会出现停滞或者是缺失性成长。

比如:有些家庭中夫妻不和,其中一方将子女视为伴侣的替代,让子女成为投射情绪的载体,在孩子时代就成为丈夫或者妻子。那么在子女成年以后进入自己的亲密关系,一定会在这个方面进行找补,心智就会退行到缺失的那个年龄。那么子女的亲密关系,肯定就很难经营好。

02:鼓励子女发展自我探索的自主性,鼓励子女重视自己的感受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非常清楚,在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结果可能在其他人眼中并不是很好,但是我们依然觉得是最好的,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品质在我们这个年代,可以让我们抵御很多心理疾病的困扰。那么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认同,同样有效的树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多鼓励孩子体验自己选择的结果带来的自我认同感,可以让孩子越来越具有责任心和担当。同样这样的行为,也可以让子女在自己生命的历程当中,慎重的决定自己的每一步该如何去选择,而且不会因为自己的选择陷入负面情绪。

而如果孩子无法主导自己的选择,结果也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么孩子就容易被羞耻和恐惧所包裹。那么发展到最后,更容易形成就是低自尊和自卑的性格。而且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面对不确定和不可控的事件发生的时候,也更容易陷入空洞和茫然的状态。

03:不要想着把孩子变成另一个自己,或者另一个期待中的人

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很多养育者不能允许别人的价值体系和自己的预期不一致,而总想改变别人。这其实如同我们看待子女心智不成熟一样,也是一种心智不成熟。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对于自我有一些确定感,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接纳自己和他人。也知道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时候有些不一致,也能够接纳他人的价值观有时候和自己的不一致。而不会因此感受到受伤委屈,或愤怒而驱使非要改变自己或他人。自己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大部分时候比较舒适就很自洽。但是在面对子女的时候,我们会无意识的表现出对这种不一致的排斥和打压。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会极大的折损子女的自信心,时间长了以后,子女的思维认知也会变得狭隘。

我们自己都无法成为最初想成为的自己,那么子女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我们。我们也无法成为子女期待中的父母,那么又有什么样的能力让我们的子女成为期待中的子女呢?让我们的孩子在不损害他人不触犯法律,以及不有失公德的前提下,野蛮而放肆的成长为他们注定的样子,可能才是对他们最大的爱。

举报/反馈

网址:亲子教育——养育孩子最重要的课程,是能让孩子安全地完成分离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6905

相关内容

亲子教育:培养孩子好的教育方式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呢?
最好的教育,是培养孩子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
亲子教育理念:培养快乐、自信的孩子
家长必读:孩子安全教育的全攻略
亲子教育:如何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
亲子教育课程——儿童篇The Parenting Children Course
亲子教育:用爱与智慧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 亲子教育的目标 助力宝宝优智成长→榜中榜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