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评论

发布时间:2025-11-12 16:40

科技生活变迁:互联网从PC时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科技八卦#

14

2015/08

互联网为中国电影开

一个崭新的时代。

互联网之前

电影评论的

发声权大多掌握在文艺界学者

媒体评论员和专栏作者等

手中

文章多

发表在报纸的文艺版块和相关杂志上,

普通观众鲜有机会在大众平台上

呈现自

己对于电影的反思、

探讨以及评价

他们的意见往往被忽略。

1998

年,

借着互联网逐渐走进千家万

户的势头

“后窗看电影”

为首的一批

电影论坛发展起来,

首度成为网络电影评论发声的阵地。

2000

年博客诞

生,

影评

人纷纷转向博客平台

借助新浪博客

网易博客等平台发表电影

评论文章。

2005

年豆瓣电影成立,

2006

年时光网成立,

两大网站很快成为

中国版

IMDb

[1]

作为电影资料库和影评传播平台延续至今

2009

年新浪

微博正式开放

140

字的微影评

随时随地发布

开放的好友关系

裂变式

的传播机制,

迅速吸引众影评

人的

目光,

很快成为影评新阵地。

人人都可

参与

人人都可表达

互联网时代正让电影评论变得零门槛。

一、互联网时代对影评形式的影响

(一)短平快的影评形式占据半壁江山

与报纸、

杂志上洋洋洒洒的影评相比,

互联网时代大量影评文章

呈现出短小精悍、

通俗易懂的特征。

长篇大论固然可以将影片各个方面

分析得淋漓尽致,

但在追求

“更高、

更快、

更强”

的信息时代,

人们注意

力时间缩短,

直抒胸臆的短评反而更能达到传播的目的。

短平快的影评应运而生,

其中打分及一句话影评应用最为普遍。

影评被简化为电影网站上的一个分数,

每部影片都被贴上

了质量标签

比如说

7

分意味着

“不妨一看”

8

分默认为

公认的佳作”

这种评分方

式虽然过于简单,

具有较强的主观色彩,

但这个方式保证了

大多数影迷

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评论

王宜文  张  云

网址: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评论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7934

相关内容

营销时代的电影评论
新媒体时代电影评论的新途径
【借鉴】《中国舆论场》: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互联网+”创新
带节奏的互联网文化:娱乐评论现象的深度解析
影视作品评论网,观众互动与高质量评论撰写指南
电影评论期刊
娱乐资本论:互联网时代爆发出新的网络热词解析
互联网影视剧评价多样性与评分合理性探析
电影评论
python 爬取电影评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