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最大的福气:不是儿孙满堂,而是拥有这样东西
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满足感如何 #生活知识# #生活哲学# #幸福哲学#
“儿孙绕膝,乐享天伦之乐”,这是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幸福画面。
谁不想等年纪大了,家里热热闹闹的,孩子们都守在跟前,享受天伦之乐呢?

一想到这场景,心里就感觉特别温馨。
不过,我们还是得正视眼前的状况。
时代不同啦,孩子们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日子和要承受的压力。
现在,"靠孩子养老"的想法,还能完全靠得住吗?
要是孩子们都各奔东西,或是自己都顾不过来,那"子孙绕膝"的热闹,会不会只剩一场遥不可及的念想?
难道,这不会成为让人喘不过气的累赘,带来无尽的失落感吗?
经历的事情一多,眼光也就变得犀利了,你渐渐会察觉:
人上了年纪,最大的幸运并非来自外界的喧嚣和依靠他人,而是手握一样更珍贵、更值得信赖的东西。
这个事物,说的就是——身体和心理都和谐统一的状态。

啥是“自身状态和谐健康”呢?
简单来说,就是身子骨结实,脑筋转得快,心里不烦躁,自己能把自己照顾好,不麻烦别人,还能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过得有滋有味,自在逍遥。
这,才是晚年过得幸福的最可靠保障。
【一、自由的底气:身体康健,行动无碍】
俗话说:“有个好身体,才能干好大事。”
年轻那会儿没啥感觉,等年纪大了才明白,身体棒有多关键。
它表示你还能亲自去市场买菜,回家做饭吃,不用依赖别人脸色过活。

还能自己四处溜达溜达,不用老待在家里。
这种“自在”,孩子给不了你,钱财也不一定能换到。
当你不必每件事都靠别人帮忙,还能自如掌控自己的身体时,这种稳稳的踏实感,才是晚年过得舒心的真正依靠。
来瞧瞧研究古典诗词的知名学者叶嘉莹女士。
叶女士这辈子过得不容易,中年时失去了女儿,晚年又送走了丈夫,可她一直凭着顽强的意志,站在讲台上,把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讲给大家听。
哪怕已经九十多岁了,她还是头脑清楚、精神头十足,一连几个小时站着讲课都不喊累。
有次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她怎么保持好身体,她笑着答道,没啥特别的法子,就是“该咋咋地,坚持干活”。
正是她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和过硬的身体素质,即便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还能自己照顾自己,过得既独立又精彩,把知识的养分传递给更多人。
她活成的样子,就是"身子骨硬朗才能晚年随心所欲"这句话最鲜活的证明。

身体棒棒的,老了才能想走就走、想玩就玩,这可是保住尊严和体面的第一道重要关卡。
【二、尊严的基石:头脑清醒,独立判断】
除了咱这身子骨,脑袋瓜儿可更是宝贝呢。
人上了年纪,别的都不怕,就怕思维变得不清晰了。
要是变得健忘,反应迟钝,连好坏对错都分不清了,那可就太惨了。

不光容易被坏人骗走钱财,更关键的是,会慢慢变得不会自己思考和做判断了。
生活中啥事儿都得由别人做主,自己连心里咋想的都没法说出口。
像那样“活着”,还能有多少做人的体面呢?
脑子保持清楚,就说明你还能不断学新知,不落时代的后尘。
还能把自己的钱财打理得井井有条,不让别人随便忽悠。
还能分清对错,做出自己心里满意的决定。
这份“明白劲儿”,能让你到老都还能掌控自己的日子。
知名女作家兼翻译家杨绛女士,享年一百零五岁。
她人生的最后几十年过得并不顺心,特别是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先后离开人世,让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可她并未被悲伤打倒,而是凭借超乎常人的理智和坚强,梳理起钱钟书留下的学术手稿,坚持写作,创作出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这类令人动容的佳作。
她一直头脑清醒,思想独立,把自己的生活和精神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杨绛女士到了晚年很少出门,可她那通透和睿智的思想,借着文字让许多人深受触动。
她用一辈子向世人展示,哪怕时光匆匆,只要脑子清楚,人照样能守住自己的独立和尊严,过得明明白白、不慌不忙。

到了晚年,有个清醒的脑子就像有了个指路明灯,能自己拿主意,还能守住尊严,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三、快乐的源泉:内心丰盈,自得其乐】
自己能照顾自己,想法还能自己做决定,可这还远远不够。
到了晚年,想要过得更幸福,关键在于内心能自我和谐。
就是心里头充实又平和,情绪不轻易波动,能自己寻到乐子,不把所有精神依靠都放在别人那里。
孩子自有孩子的福气,他们有各自的日子要过,也有自己的烦心事。

别盼着他们能一直陪在身边,事事关心,这既不实际,也容易让自己心里不好受。
要是心里空落落的,没啥寄托,到了晚年就容易觉得孤单、着急上火,还爱发牢骚。
那些会自己找乐子、过得有滋有味的老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有各自的喜好,像养养花、逗逗鸟,看看书、写写字,唱唱歌、跳跳舞,还有钻研各种美食的做法……
他们有各自的好友和交际圈,常聚在一起唠唠嗑,溜达溜达。
他们能从平常日子里,找出乐子,体会幸福。
元朝有个叫倪瓒的画家,画作风格“简约又深远”,还因特别爱干净出名。
他到了晚年,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甚至居无定所,但他把情感寄托在山水书画里,追寻心灵的平静与自在。
他的画儿,看着轻盈又淡雅,就那么几笔,却让人感觉特别有味道,透出了他不喜欢世俗名利,只爱自己找乐子的心境。
倪瓒不稀罕儿孙满堂的热闹场景,反倒在艺术创作和独自生活中,寻得了内心的充实与精神的归宿。
他活的方式挺特别,但也提醒着我们,到了老年想过得开心,很多时候得从自己内心找答案,不能光指望外面。
再瞧瞧我们当下这个时代的艺术从业者,像知名演员秦怡女士这样的。
她这辈子吃了太多苦,一直要照顾患病的儿子和丈夫,背负着旁人难以体会的重担。
可她一直都没丢掉那份优雅劲儿,天天乐呵呵的,对艺术还一直充满热情。
到了晚年,她哪怕走路不太方便了,心里还是惦记着电影那摊子事儿,也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她脸上流露的,是时光积累的从容,是心底的安稳与刚强,没有半点对生活的埋怨。
她知道怎么在困境里给自己找点安慰,一个人的时候也能让心静下来。
她内心充实且强大,即便生活里困难重重,也能过得精彩,让人由衷敬佩。

内心充实,就像给晚年生活筑起一道防孤独的墙,还能让幸福和快乐源源不断地涌来。
【结尾:平衡的艺术,自洽的人生】
当然,我们提倡“自身要健康和谐”,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亲情和陪伴就不重要了。
孩子和孙辈的关心,老伴的陪伴支持,还有朋友们的常来常往,都是老年日子里暖心的光亮。
但这些来自外界的关怀,有时候只能碰运气才能遇到,也不是我们能完全左右的。

将全部幸福的期盼,全押在他人身上,到头来还是不靠谱的。
而“真正的自我和谐”——比如强健的体魄、清晰的思维、充实的内心世界——这些却是我们能够主动争取、逐步养成的。
它让我们有信心面对老年时的各种难题和变故,是过上舒心晚年生活的保障。
有了它,哪怕子女不在身旁,哪怕一个人过,你也能过得踏实、舒心、有体面。
这岂不是一种更稳当、更长久的幸福吗?
是不是追求让自己内心和谐,就等于只考虑自己,和家人关系变淡了呢?
可能,这更像是种有担当的做法。
当你把自己照顾得妥妥当当,不给别人添麻烦,还能给家里出份力时,这其实就是给亲人最好的爱和最大的帮助了。
真正的聪明,可能就在于能把握好“自我和谐”和“外界关联”之间的那个中间点。
既能自己主宰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又能感受家的温暖,与社会和谐共处。
但不管怎样,都得牢记: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得像存钱那样,为老了能有个健康自在的生活提前做准备。
这笔钱投出去,可是关系到你老了能不能过得自在、有面子又幸福,比啥外在的东西都金贵得多。
你觉得到了老年,最大的幸运会是啥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
感觉这篇写得不赖?那就顺手点个赞,再关注一下呗!
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咱们都能过得健康、明白、自在!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网址:晚年最大的福气:不是儿孙满堂,而是拥有这样东西 https://c.klqsh.com/news/view/280636
相关内容
“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人到55岁,还没拥有这三样东西,晚年多半凄凉,别不当回事晚年幸福:拥有这五样东西让你快乐无比
人到晚年,幸福的关键不在钱,而在这3样东西
人到晚年还需拥有以下三样,才算真的有福气
晚年苦不苦,要看五十五,到55,没拥有这三样东西,晚年多半凄凉
人到晚年,身上有这几样东西,幸福也快乐
过来人告诉你:老年人要想晚年幸福,离不开这5样东西,很现实
人到晚年,能守住这三样东西,便是最自在的活法
人老了,才发现晚年最大的体面就是拥有这3样
心理学:最高级的快乐,是拥有这三样东西,你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