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
自行车修理匠的手艺,平凡生活中的工匠精神。 #生活乐趣# #生活日常# #日常生活摄影# #平凡生活的闪光点#
节目背景
播报
编辑
《大国工匠》的主创制片人岳群介绍,《大国工匠》的最早灵感,来自和一位创业者的一次交流,这位创业者讲述了一位老人,坚持用手工制造晶体管收音机的故事,因为他觉得这样才能给人带来美妙听觉感受。这位创业者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老人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感动了他。2015年4月中旬,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提前启动了“五一”节日策划,寻找匠人精神的想法,得到了部门和中心领导的肯定,最初的策划案叫《大国匠人》,这里面不仅有古代著名的工匠,甚至还有理发匠、教书匠,范围非常宽泛,讨论中大家都觉得,如果脱离现实谈匠人精神,难以引起共鸣,还是应该落在中国制造业向品质制造跃升这个大背景下,于是把匠人的范围缩小到工匠,《大国工匠》也就应运而生。 [9]
剧情简介
播报
编辑
第一季
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聘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孟剑锋,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丝巾”。
宁允展,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级的只有他一个。 [5]
大国工匠 第一季 的剧照
分集剧情
播报
编辑
第1集 大勇不惧(2016年专题片)一、川藏铁路属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铺设难度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中铁二局二公司隧道爆破高级技师彭祥华从199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工程建设一线,参加了横南铁路、朔黄铁路、菏日铁路、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拉林段)等1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他多年战斗在祖国偏远地区,不怕艰辛,为祖国建设付出了青春与热血。
二、徐立平:为铸“利剑”不畏险 “雕刻”火药三十年固体火箭发动机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被称为导弹的“心脏”。在上千道制造工序中,发动机药面整形是难度最大、也是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至今还只能依靠人工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爆炸。
三、特高压是当今世界电压等级最高、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的输变电工程。特高压技术也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其中一项重要技术就是带电检修。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大国工匠王进,就是一位特高压线上的带电检修工。
第2集 大术无极
一、坦克集群,在辽阔的大地上风驰电掣,一往无前,现在中国的坦克制造能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了。装甲是坦克的第一要件。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焊工卢仁峰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坦克的各种装甲钢板连缀为一体。这个左手残疾,仅靠右手练就一身电焊绝活的焊接工人,其手工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技术堪称一绝。
二、LNG船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要在零下163度的极低温环境下,漂洋过海,运送液化天然气。在世界民用造船领域,建造一艘LNG船的难度堪比建造一艘航母,目前只有美国等少数国家能建造LNG船。2005年,我国才有了第一批16个掌握这项焊接技术的工人,张冬伟就是其中之一。
三、核电是一种清洁的新型能源,然而核电站里面的物质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但核电站内部连接核反应堆输送管道的焊接难度极大,只能采用手工焊接。未晓朋就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焊工,他所完成的核电站主管道焊接,将保障在40年的周期里,核电站反应堆主管道的安全。
第3集 大巧破难
一、传统POEM手术容易损伤患者食管,周平红另辟蹊径,在病人的食道管壁的夹层中,建造一条隐形隧道,不仅减少了患者痛苦,也让中国的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领跑世界。
二、木船是很多渔民赖以生存的工具。为了让乡亲们安全远航,排船师傅张兴华独创造船工艺,手工打制的渔船滴水不漏。
三、FAST工程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新的可能,但施工难度超乎想象。起重工周永和经过反复思索,利用“墨子圆规”的古人思想和顺势而为的东方智慧,完美拼接四千多块面板,成就了能与星星对话的大型球面镜。
第4集 大艺法古
一、“薄如蝉翼洁如雪”,这是宣纸工艺的至高境界。为了让极品宣纸再现于世,毛胜利依循古法,采用更为传统的擦焙方式,终再续传奇。
二、孟剑锋依照古錾子上得到的启示路径,在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錾出细致的纺织纹理,以假乱真。
三、王津参悟古法,谨遵先人教诲,终于让历史瑰宝双马驮钟扫尽尘封,再度惊艳于世。
第5集 大工传世
一、地宫出土的古代织物,一触即碎,入水就溶,王亚蓉用绝学复织还原,让丝绸文化传承代代精神。
二、汝瓷被视为中国瓷器烧制技艺巅峰,曾绝迹800年,朱文立使珍品瓷重现于世。
三、李仁清利用拓印技术让历史经典变得灵动可亲。
(分集剧情参考资料: [1])
收视数据
播报
编辑
2021年5月1日至5日,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系列报道各时段累计观看人次超8600万;相关报道在总台平台跨媒体总触达7.02亿人次;新媒体直播《我与大国工匠面对面》单场全平台观看量超过200万人次。 [10]
节目评价
播报
编辑
他们技能超群,以匠人之心,行匠人之事,或打造着大国重器、或奋斗于重点工程,是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澎湃新闻评) [8]
网址:大国工匠 https://c.klqsh.com/news/view/284604
相关内容
《读书》 20221017 蒋菡 《态度: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 大国工匠和他们的时代快来看!这里有一份大国工匠的“读书单”
匠心独运:大学生如何培养和践行工匠精神
大国工匠刘更生:于榫卯间创新传承非遗技艺
“中国工人大思政课”暨“劳模工匠进校园”全国示范活动在九江举行
中国众多传统手工艺,匠心独运!
中国众多传统手工艺的匠心传承与创新发展
乡村建设工匠培训教材
姚中华长篇历史小说《大汉工匠》作品研讨会召开
文化探秘:中国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匠心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