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
中国的农历有12个月,每个月的长度不完全相同。 #生活知识# #历史#
概念
播报
每天随着月亮在星空中自西向东地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产生原因
播报
月相成因示意图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的)。随着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亮面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盈为圆,亏为扁,形象的指月球的圆缺变化。
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两条:
1、月球不发光,不透明。
2、月、地、日三者的相对位置变化。
月相周期
播报
朔月
约在农历每月三十或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称为朔月,这时是农历初一。此月相与太阳同升同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朔月 ≠ 新月 [11]
朔月:严格的天文时刻(日月黄经差0°),全球统一时间
新月:朔后首次出现的可见月相,受地理位置影响可见时间
中文习惯差异
古代汉语中"朔"指初一,"朏"(fěi)指初三(首次见月)
现代天文学严格区分:
朔:天文现象(New Moon)
新月:月相名称(Waxing Crescent)
中文术语
英文术语
备注
朔月
New Moon(天文)
严格指不可见时刻
新月
Crescent Moon
可见月相
蛾眉月
Waxing Crescent
蛾眉月(新月)
蛾眉月(新月)
朔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东边偏了一些。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呈镰刀形的一部分,称为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后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上弦月
上弦月
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度。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则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子夜从西方落入地平线之下。
盈凸月
盈凸月
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即为凸月。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满月(望月)
满月(望月)
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有一夹角,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称为满月。
亏凸月
亏凸月
亏凸月是月相周期中满月之后、下弦月之前的阶段,属于月面亮度逐渐缩减的时期。此时月球亮面仍超过一半,但较满月时有所减少,北半球观测者可见左侧大部分被照亮(南半球相反),形状呈凸出状。亏凸月出现在农历十六至廿二左右,通常于日落后从东方升起,午夜高悬南方,黎明前西沉,亮面朝西,标志着月相由盈转亏的过渡阶段。
下弦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度。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残月(亏眉月)
残月(亏眉月)
残月(俗称亏眉月)是月相周期的最终可见阶段,出现在农历廿五至三十期间。此时月球仅剩左侧(北半球)或右侧(南半球)不足一半的细弯亮面,形似黎明前东方低空的银色弯钩,亮面朝东(北半球观测呈反C形)。残月于下半夜升起,日出前可见,标志着月相由亏转朔的尾声,常被赋予"终章"与"新生交替"的文化意象。
在北半球看见的月相,在南半球看见的每一个都会是上下左右倒置的。
名称
北半球
南半球
持续时间段
出现时间
朔
看不见
看不见
-
12am
蛾眉月
右侧的1-49%可见
左侧的1-49%可见
下午到黄昏之后
3pm
上弦月
右侧的50%可见
左侧的50%可见
中午之后到子夜之前
6pm
盈凸月
右侧的51-99%可见
左侧的51-99%可见
午后至夜晚的大部分时间
9pm
满月(望)
可见整个月球
可见整个月球
日落后至日出前(整夜)
12pm
亏凸月
左侧的51-99%可见
右侧的51-99%可见
入夜之后到清晨
3am
下弦月
左侧的50%可见
右侧的50%可见
子夜到次日中午
6am
残月(亏眉月)
左侧的1-49%可见
右侧的1-49%可见
曙光前到清晨
9am
在北半球,如果月球的左边是黑暗的,则明亮的部份会逐渐增加,同时月球会逐渐凸起(朝向满月接近)。如果月球的右侧是黑暗的,则明亮的部份会逐渐缩减,同时月球会逐渐凹陷(朝向残月接近)。假设观测者是在北半球(面向南方),则月球逐渐增亮的部分永远都是右边的部分。
恒星月与朔望月
播报
当太阳、地球、月球大致处于同一直线时,对应地球上的满月时刻。从此时起,月球相对于恒星背景绕地球公转360°所需时间约为27.3天,此周期称为恒星月。在此期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约29.1°(计算:360°×29.53/365.24≈29.11°),导致日地月再次共线时,月球需额外公转约29.1°。因此,月相周期(朔望月)总时长约为27.3天 + 2.2天 = 29.53天。通过角度比例计算,朔望月对应月球公转角度为360°+29.11°≈389.11°,故恒星月时长可表示为:29.53天 × 360° / 389.11° ≈ 27.32天。
月球公转轨道面(白道)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存在约5°9′的夹角,因此新月(朔)和满月(望)时,三星通常不完全共线。仅当月球运行至黄白交点附近且严格共线时,才会发生日食(朔)或月食(望)。由于这一夹角,虽然每月均有朔望,但日月食每年仅出现2-5次。
阴历在天文学中指以朔望月(月相周期)为基础的历法。需注意,以太阳为参照时,月球完成一个朔望月实际公转角度超过360°(因地球同时绕日公转)。中国传统历法(俗称农历/夏历)严格属于阴阳历——既用朔望月定义月份,又通过置闰协调回归年,兼顾月相与太阳位置。纯阴历(如伊斯兰历)则仅以月相周期计月,不关联太阳年。
月相识别
播报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北半球识别准则:右亮为上半月(朔→望),左亮为下半月(望→朔)"C形"实为残月(黎明前东方),"反C"是蛾眉月(黄昏西方)。
月相变化歌:
初一朔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凸面((右侧))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凸面((左侧))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种类
播报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农历每一天的月相都有自己的专门名字,如下表: [1]
月相农历日期
中国月相名
日月黄经差值(度)
初一
朔月 [2]
0°
初二
上蛾眉月(蛾眉月)、新月 [3]
0°
~90°
初三
初四
初五
初六
初七
上弦月 [4]
90°
初八
初九
渐盈凸月 [5]
90°
~180°
初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望、满月 [6]
180°
十六
渐亏凸月 [7]
180°
~270°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廿一)
二十二(廿二)
下弦月 [8]
270°
二十三(廿三)
二十四(廿四)
下蛾眉月(残月) [9]
270°
~360°
二十五(廿五)
二十六(廿六)
二十七(廿七)
二十八(廿八)
二十九(廿九)
三十
晦月
意义
播报
潮汐
月相与海洋潮汐密切相关,潮汐现象主要由月球的引力作用引起。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几乎处于同一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叠加,形成大潮(即朔望潮);而在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和月球的引力相互抵消,形成小潮。潮汐变化对人类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军事行动中的登陆作战、舰船航行,旅游活动中的观潮和赶海,远洋航海中利用潮汐节省燃料和避开浅滩,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的作业安排,以及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和沿岸生产活动的规划,都需要考虑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照明
在夜晚,月亮是自然光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没有现代照明的边远荒芜地区,月相对夜间活动的安排至关重要。满月时月光最亮,适合夜间出行和户外活动;而新月时月光微弱,夜间活动则受到限制。古代人们常根据月相调整作息,例如在满月时进行夜间劳作或庆祝活动,而在无月或月缺时则减少外出。
宗教
月相与许多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采用纯阴历(即伊斯兰历),其月份以新月为起点,重要的宗教节日如斋月和开斋节都根据月相确定。斋月是伊斯兰教中最重要的月份之一,信徒在日出至日落期间禁食,而斋月的开始和结束都依赖于对新月的观测。
寓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情感寄托。“花好月圆”象征着美好与团圆,而“月有阴晴圆缺”则寓意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满月常被视为圆满、顺利和吉祥的象征,中秋节的满月更是寄托了人们对家人团聚和生活美满的期盼。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也被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成为文学、艺术和哲学中的重要主题。
其他文明月相历法
播报
不同文明基于月相变化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历法体系:伊斯兰历为纯阴历,以首次观测到蛾眉月(Hilal)作为新月标志,确定每月起始,导致每年比公历少约11天;犹太历同样为阴阳合历,但以新月(Molad)计算为基础,结合置闰月保持与太阳年同步;印度历则采用"月分法",将月相周期分为30个"提提"(Tithi),每个提提对应月面12°的黄经变化。这些历法体系反映了不同文明对月相观测的独特理解和应用方式。
网址:月相 https://c.klqsh.com/news/view/286603
相关内容
邓为风月不相关路透️江边词韵,白鹿与李青月共吟,花如月相伴,诗意绵长
邓为《风月不相关》殷戈止路透曝光
周也丞磊水下吻戏惊艳亮相,锦月如歌8月6日开播
《长相思 2》正式定档7月8日
“长夜漫漫,唯有明月相伴不离”
刘宇宁将亮相2025湾区升明月晚会
工作室否认梁洁出演《风月不相关》:假!
都让开,白月光回国了! 长相思2定档
李青月和李佩仪一同亮相,星光熠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