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文隽:“内地2009”=“香港1985”

发布时间:2025-11-07 09:01

香港的港式茶餐厅供应丰富的下午茶 #生活知识# #旅行生活# #当地美食#

文隽

文隽

  在青年影像论坛的“制片人峰会”上,著名的电影监制文隽继续延伸他在深圳的编剧研讨会上的观点:编剧的剧本只是建筑的设计蓝图,最后人们只能看到房子,而不会是蓝图。所以剧本被导演改动是很正常的事情。编剧出身的他,能说出这一观点着实算得上“敢言”。而这种“敢言”当然也不仅限于编剧领域。

  搜狐娱乐:现在好导演好编剧缺,好监制似乎更缺?

  文隽:内地电影市场, 2002年《英雄》出来的时候才算真的启动起来了,都还不到十年,哪来那么多监制啊。以前没有监制只有领导,厂长就是监制,都是向国家负责、对发行负责。但是这个体制解散以后,我们必须有一些时间来培养。张一白他做过导演,他给《杜拉拉升职记》当监制,现在《将爱》也当监制,他慢慢会发觉原来不一定我一定得跑在前线,不一定我自己来拍《好奇害死猫》的,退一步还是能圆这个梦,是不是?所以我觉得将来这种监制会越来越多。现在还是在起步之初。

  搜狐娱乐:你在论坛上说今年是内地电影黄金十年的第2年,为什么?依据是电影产量还是票房总额?

  文隽:为什么不选票房可能达100亿的今年,也不是42亿的2008年收42亿,而是选63个亿呢。因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2009年,因为过亿票房的片子,已经突破了几个大导演垄断的局限,除了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外,去年有《风声》,风声虽然是华谊兄弟操作的,但是你们完全不会认为凭陈国富加高群书两个人的名气(票房)能过两亿的。证明市场成熟了。而且《风声》基本上是没有香港人参与的一部片子。

  去年发行的华语片已经超过了100部,制作的片子是400多部。今年更多了,国产片能够超过200部了。所以我认为2009年是属于内地黄金十年的第一年。相当于香港的1985年。因为1985年香港有《英雄本色》、《倩女幽魂》这些片子,整个票房都起来了。今年有点像香港的1986年。

  搜狐娱乐:现在有一种说法,市场上的片子是两头大,中间小。要么就是拍大片,票房回收的可能性比较大;要么就是很小的成本,风险降低到最小,如果票房好就赚了,不好的话损失也不是很大。但是中等投资的片不多,票房成绩好的更少,为什么?

  文隽:他们都是从生意的角度去想,我投大片,将来我发行的时候,所有影院都排我的片,我就能保证成本回收。或者我做三百万、两百万、四百万。能拍大片的当然是大导演、大明星。小片都是新导演、新演员、或者是一些另类的、风险比较大的题材。我们知道今天的大导演无论是陈可辛、王家卫、刘伟强、徐克,都是从拍小片、中片才到了大片。现在中型片没人拍了。刚才我听一个制片人说我们专门投一些不大不小的,这是风险最大的。不大不小是什么概念呢?八百万到两千万之间算不大不小的。八百万到两千万,放在院线里面不是非看不可的片。它也不是那些两三百万的片,八百万票房都要有2500万才能刚好收回成本。如果你拍了1500万的成本,不算宣发,都要有五六千万的票房才能回本,好了,恰恰我们市场上你看票房就知道,一个亿、两个亿都有,两千万、三千万也都有,缺的是什么呢?票房从四千万到八千万之间的片!

(责任编辑:三金)

网址:专访文隽:“内地2009”=“香港1985” https://c.klqsh.com/news/view/275092

相关内容

1985年香港小姐选美,周海媚一出场,画风就完全变了
《外滩画报》专访查小欣:香港娱记女王的快和慢
“青”爱的港湾——香港青年访谈录丨香港艺人王祖蓝:愿做文化交流那座“桥”
出席《TIMA音乐大赏》,接受专访,香港顶流姜涛或将转变发展方向
大湾区经济网战略媒体专访沈阳美铭文创高晴:香港文博会,铺就中国文化出海通途
香港娱乐圈大地震:1400张照片背后的丑闻与影响
香港崇光百货购物攻略 实用指南
《杨君访谈国际媒体》:香港电影导演之 张彻
《杨君访谈国际媒体》:香港电影的历史辉煌与全球影响
视频:金像奖颁奖典礼 现场后台获奖明星专访

随便看看